文天祥〈滿江紅〉的正氣之歌
人類文明史上的豐碑:文天祥〈正氣歌〉(上)
人類文明史上的豐碑:文天祥〈正氣歌〉(下)
「牛驥同皁」這句成語,出自文天祥〈正氣歌〉「牛驥同一皁,雞棲鳳凰食」,皁音ㄗㄠˋ,餵牲畜的食槽,全句是指良馬與牛、鳳凰和雞同槽共食、混處一地。意喻不分賢能愚昧,致使有德者陷入困境。這句成語可追溯出一部南宋抗元的歷史,其中記載了板蕩忠臣的志節,撫今追昔,令人感嘆唏噓。
自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,宋朝定都汴京(今河南開封),並開展了歷史上經濟、文化、科技富庶鼎盛的朝代。宋朝商業繁榮,人文極受重視,天文、地質、數學、醫藥、農業……各方面技術都有亮眼的發展,傲視世界的火藥、活字印刷、指南針發明,更是影響世界未來的發展,英國研究中國科技史的專家李約瑟(Joseph Needham)曾說:「每當人們在中國文獻中查找任何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,往往會發現它的主要焦點就在宋朝。」
宋朝衰敗的原因,一般認為是重文輕武的政策造成。然而宋朝人才輩出的武將,在對抗北方強敵時,也曾灑下令人肅然的血淚,耳熟能詳的有北宋岳飛、南宋的文天祥。尤在南宋末年,二十萬元軍一路勢如破竹揮兵南下,南宋軍隊連連敗戰,南宋朝廷最後被迫投降、恭帝被俘。但陸秀夫、張世傑等人仍在福州擁立七歲瑞宗即位,詔命文天祥帶領殘餘軍馬繼續抗元,在狂風驟雨中苟延宋朝命脈,人稱南宋三傑。最後文天祥兵敗五嶺坡被降元宋將張弘範俘虜,他曾試圖服毒、絕食未死。最後,張世傑奉命死守厓山,卻遭元軍圍困,在糧食飲水斷絕下,被元軍攻陷陣地,陸秀夫見大勢已去,毅然揹著幼帝趙昺跳海殉國,這猶如風中殘燭的宋朝命脈,最終在厓山被徹底捻熄。
文天祥被俘後遣送元大都(北京)關押,歷時近四年,元世祖忽必烈曾多次派人勸降,他均不為高官厚爵、榮華富貴所誘,仍是堅持捨身報國。文天祥在獄中寫下了千古流傳、擲地有聲的〈正氣歌〉,他開篇即說:「天地有正氣,雜然賦流形,下則為河嶽,上則為日星……」,天地間的浩然正氣,映照他內心堅貞不屈、視死如歸的氣節。文天祥曾被要求寫信勸降三傑之一的張世傑,當時他決然地寫下著名的〈過零丁洋〉詩,詩中千古絕句「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」,至今震撼人心,一如班固《漢書.司馬遷傳》所說:「人固有一死,死有重於泰山或輕如鴻毛」。
或許在權力和金錢面前,文天祥所展現「哲人日已遠,典型在夙昔。風檐展書讀,古道照顏色」的精神,更讓我們無限追思緬懷!
- 「牛驥同皁」意指不分賢能愚昧,致使有德者陷入困境。
- 在是非不分的環境中,好壞、對錯易被混淆,有如「牛驥同皁」的寫照。
- 現實的社會裡,往往存在著「牛驥同皁」的情形,委實令人無奈。
bub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