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找不到符合條件的結果
  • 中讀網
    • 網站地圖
  • 影音
    • 影片專區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詞學
      • 現代文學
      • 優化人生
      • 生活趣味
    • Podcast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床邊故事
  • 思想
    • 思想通論
    • 諸子百家
    • 兩漢思想
    • 魏晉玄學
    • 隋唐佛學
    • 宋明理學
    • 明清氣學
  • 賞詩
    • 詩歌發展史
    • 通論
    • 相思情愛
      • 愛情詩篇
      • 知己厚誼
      • 去國懷鄉
    • 詠物寄興
    • 田園山水
    • 社會寫實
    • 邊塞詩
    • 食在滋味
      • 飲食詩篇
  • 讀詞
    • 詞學通論
    • 晚唐五代詞
    • 北宋詞
    • 南宋詞
    • 元明清詞
  • 語文教育
    • 議論
    • 抒情、記事
    • 遊記
    • 歌賦、戲曲
    • 奏議、序跋
    • 傳奇、章回小說
    • 文化教材
  • 成語
    • 筆劃檢索
    • 常用成語
  • 經典故事
    • 愛情悲喜
    • 家庭婚姻
    • 奇幻冒險
    • 犯罪懸疑
    • 恐怖玄怪
  • 床邊故事
    • 神話故事
    • 民間故事
    • 歷史故事
    • 生活故事
    • 寓言故事
    • 童話故事
  • 當代紀事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公佈欄
    • 投稿園地
  • 約稿
  • English
中讀網
  • 中讀網
    • 網站地圖
  • 影音
    • 影片專區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詞學
      • 現代文學
      • 優化人生
      • 生活趣味
    • Podcast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床邊故事
  • 思想
    • 思想通論
    • 諸子百家
    • 兩漢思想
    • 魏晉玄學
    • 隋唐佛學
    • 宋明理學
    • 明清氣學
  • 賞詩
    • 詩歌發展史
    • 通論
    • 相思情愛
      • 愛情詩篇
      • 知己厚誼
      • 去國懷鄉
    • 詠物寄興
    • 田園山水
    • 社會寫實
    • 邊塞詩
    • 食在滋味
      • 飲食詩篇
  • 讀詞
    • 詞學通論
    • 晚唐五代詞
    • 北宋詞
    • 南宋詞
    • 元明清詞
  • 語文教育
    • 議論
    • 抒情、記事
    • 遊記
    • 歌賦、戲曲
    • 奏議、序跋
    • 傳奇、章回小說
    • 文化教材
  • 成語
    • 筆劃檢索
    • 常用成語
  • 經典故事
    • 愛情悲喜
    • 家庭婚姻
    • 奇幻冒險
    • 犯罪懸疑
    • 恐怖玄怪
  • 床邊故事
    • 神話故事
    • 民間故事
    • 歷史故事
    • 生活故事
    • 寓言故事
    • 童話故事
  • 當代紀事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公佈欄
    • 投稿園地
  • 約稿
  • English
中讀網

出爾反爾

「出爾反爾」這句成語是提煉於曾子所說的『戒之戒之!出乎爾者,反乎爾者也。』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,一切出自於你自己的言行都會回到你自己的身上。今日多用來比喻一個人說話、做事反覆無常,言行前後不一。

  • bubububu
  • 2023 年 8 月 27 日
  • 常用成語








「出爾反爾」這句成語,今日多用來比喻一個人說話、做事反覆無常,言行前後不一。但其原意是指一個人對別人做了什麼,就會得到什麼樣回報。

郭伋守信

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記載「曾子:『戒之戒之!出乎爾者,反乎爾者也。』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,君無尤焉。君行仁政,斯民親其上,死其長矣!」
這段話道盡了二千多年前的一位君主,在不懂得仁民愛物反遭民眾遺棄的故事。

戰國時期,鄒國和魯國(兩國都在今日的山東)發生一場爭戰。
後來鄒穆公詢問孟子說:為什麼我們官兵戰死了三十三人,百姓卻沒有拚死救難官兵的心。如果要究責百姓對官兵的見死不救,那會牽連太多百姓、殺不勝殺啊!但不殺雞儆猴的話,又怎能改變百姓對官兵的態度呢?

出爾反爾

孟子回答說:在飢荒時,百姓因老弱餓死的就被填埋於溝壑之中,青壯年為了尋找生機,只能四處逃荒求生,遭受殃害的有幾千人啊!作為君主的你,倉庫卻堆滿了糧食和金銀財寶,官員們沒人向你據實回報人民悲慘的生活,更無討論如何救助,反而輕賤他們的性命、漠不關心。曾子曾經說過:『戒之戒之!出乎爾者,反乎爾者也。』你怎麼對待別人,別人就會怎麼對待你。當時官員無視百姓的悲慘災情,今日百姓就以見死不救來回應官員,那是他們咎由自取啊!你不要怪罪百姓,如果今後推行仁政,百姓自然就會愛載他們的長官,而願意為他們犧牲性命的!

「出爾反爾」的「爾」在此是第二人稱代名詞,相當於「汝」即「你」。
這句成語可以簡單的理解為,一切出自於你自己的言行都會回到你自己的身上。所以一個人要懂得如何關懷別人、謹言慎行,自然最後的回應都將會是好的結果。

  • 「出爾反爾」的原意也可以用「種瓜得瓜、種豆得豆」來譬喻。
  • 一個人要講信用,不能「出爾反爾」。
  • 身為主管如果經常「出爾反爾」,下屬將會無所適從、不知如何是好。

BUBU

上一篇
下一篇

網站累計

  • 872,182 次瀏覽

版權所有 © 2025 中讀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