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找不到符合條件的結果
  • 中讀網
    • 網站地圖
  • 影音
    • 影片專區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詞學
      • 現代文學
      • 優化人生
      • 生活趣味
    • Podcast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床邊故事
  • 思想
    • 思想通論
    • 諸子百家
    • 兩漢思想
    • 魏晉玄學
    • 隋唐佛學
    • 宋明理學
    • 明清氣學
  • 賞詩
    • 詩歌發展史
    • 通論
    • 相思情愛
      • 愛情詩篇
      • 知己厚誼
      • 去國懷鄉
    • 詠物寄興
    • 田園山水
    • 社會寫實
    • 邊塞詩
    • 食在滋味
      • 飲食詩篇
  • 讀詞
    • 詞學通論
    • 晚唐五代詞
    • 北宋詞
    • 南宋詞
    • 元明清詞
  • 語文教育
    • 議論
    • 抒情、記事
    • 遊記
    • 歌賦、戲曲
    • 奏議、序跋
    • 傳奇、章回小說
    • 文化教材
  • 成語
    • 筆劃檢索
    • 常用成語
  • 經典故事
    • 愛情悲喜
    • 家庭婚姻
    • 奇幻冒險
    • 犯罪懸疑
    • 恐怖玄怪
  • 床邊故事
    • 神話故事
    • 民間故事
    • 歷史故事
    • 生活故事
    • 寓言故事
    • 童話故事
    • 給爸媽們
  • 當代紀事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公佈欄
    • 投稿園地
  • 約稿
  • English
中讀網
  • 中讀網
    • 網站地圖
  • 影音
    • 影片專區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詞學
      • 現代文學
      • 優化人生
      • 生活趣味
    • Podcast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床邊故事
  • 思想
    • 思想通論
    • 諸子百家
    • 兩漢思想
    • 魏晉玄學
    • 隋唐佛學
    • 宋明理學
    • 明清氣學
  • 賞詩
    • 詩歌發展史
    • 通論
    • 相思情愛
      • 愛情詩篇
      • 知己厚誼
      • 去國懷鄉
    • 詠物寄興
    • 田園山水
    • 社會寫實
    • 邊塞詩
    • 食在滋味
      • 飲食詩篇
  • 讀詞
    • 詞學通論
    • 晚唐五代詞
    • 北宋詞
    • 南宋詞
    • 元明清詞
  • 語文教育
    • 議論
    • 抒情、記事
    • 遊記
    • 歌賦、戲曲
    • 奏議、序跋
    • 傳奇、章回小說
    • 文化教材
  • 成語
    • 筆劃檢索
    • 常用成語
  • 經典故事
    • 愛情悲喜
    • 家庭婚姻
    • 奇幻冒險
    • 犯罪懸疑
    • 恐怖玄怪
  • 床邊故事
    • 神話故事
    • 民間故事
    • 歷史故事
    • 生活故事
    • 寓言故事
    • 童話故事
    • 給爸媽們
  • 當代紀事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公佈欄
    • 投稿園地
  • 約稿
  • English
中讀網

風聲鶴唳

著名的肥水之戰,東晉將領謝玄率八千精兵,衝破前秦的堅實戰線,動搖了前秦百萬大軍士氣。當夜風聲驚起野鶴,潰敗的秦軍以為是敵軍,驚惶奔逃,「風聲鶴唳」成為代表恐懼的典故。這場失敗顯示:潰不在敵,而在人心。即使在今日,謠言與恐慌仍足以撼動群體,混亂之際,唯有沉著,才能守住冷靜與智慧。

  • Lily編Lily編
  • 2025 年 9 月 5 日
  • 常用成語
風聲鶴唳

敗軍之夜的幻影與奔逃

潰局的開端

風聲鶴唳

東晉太元八年,二軍隔著肥水對峙,晉軍人少,不敢冒然渡河。晉軍將領謝玄故意對前秦皇帝苻堅譏諷說:「你們遠道而來,竟然只在水邊列陣,難道只是來觀戰的嗎?」
這既是言語叫陣,也是心理誘敵。苻堅果然中計,面對敵人挑釁,自信滿滿地說:「只要我們稍退幾步,讓晉軍渡河過來,他們還未站穩,我便可派鐵甲騎兵壓上,一舉殲滅他們!」便下令軍陣稍微退後,且讓晉軍渡河過來,盤算著輕鬆拿下這場戰役。

不料晉軍謝玄竟然真的率領八千精兵迅速渡河轉為奇襲,迅猛地衝破秦軍原來駐守的防線。這股猛烈的渡河襲擊,像把尖銳的錐子,在秦軍百萬兵威中鑿開了第一道裂縫。

這道原本是秦軍心機謀略的撤退命令,卻在不明就裡的秦軍陣營中引起混亂,後方的軍陣甚至誤以為是戰敗而軍心潰散。苻融想攔阻退兵,不想馬倒,死在亂兵之中,苻堅自己也中箭,局勢大為逆轉,近百萬大軍頓時潰敗奔逃。

風聲與鶴唳,夜裡的驚惶奔逃

那一夜,秦軍在混亂中無法遵從軍令紀律,也都失去了方向。山林風過,枝葉搖曳,驚起野鶴,一聲聲鶴唳響起,猶如利箭破空。驚惶的逃兵頻頻回頭,以為晉軍追至,奔逃如潮。《晉書》因而記下:「聞風聲鶴唳,皆以為王師已至。」
其實這不是幻覺,而是清醒至極的恐懼。經歷大敗之後,人的神經繃緊如弦,任何聲響都似敵軍將臨,任何影子都似刀光乍現。
在這波慌亂中遭踩踏傷亡或投水而死的,不計其數,《晉書》甚至形容說:「肥水為之不流。」

風聲鶴唳

那一夜,敵軍還沒真正到達,卻已造成秦軍自亂陣腳引發無數的傷亡,最終潰不成軍。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「肥水之戰」。最終,東晉以七萬兵力大勝八十多萬的前秦軍。

潰不在敵,而在心

苻堅的敗局,不是因對手過於強大,而是因過度相信勝利必然。當信念被擊碎,信任、秩序與判斷便如雪崩般瓦解。真正的潰敗,不來自對方的兵刃,而是自身的驚懼。軍心既亂,再多兵馬也無濟於事。
今日心理學稱之為「過度喚醒」:在極端壓力下,任何風吹鳥鳴都可能被誤認為死亡信號。這並非膽怯,而是人類求生本能的極限反應。
潰不在敵,而在心;勝不在兵,而在人。

當代的風聲鶴唳

即使在現代,「風聲鶴唳」仍隨處可見。一則謠言即可引發市場恐慌與拋售,一句消息足以造成民眾瘋狂搶購與逃離。疫情期間的恐慌封鎖、金融市場的崩跌,都是現代版的「風聲」。
這並非古人專有的脆弱,而是人類共通的敏感。風聲未必是真敵,鶴唳未必是追兵。但若心隨之擺盪,便會掀起萬丈波瀾。

在風聲中站穩腳步,在鶴唳時守住冷靜

「風聲鶴唳」不只是對潰軍的譏諷,更是一面照見人心的鏡子。它提醒我們:當外界混亂時,誰能分辨虛實,誰就不至於迷失。
在生活的戰場,每個人都會遇到屬於自己的「風聲」:工作壓力、生活不安,或突如其來的變故。當那聲鶴唳響起,我們是拔腿狂奔,還是安住心神?

能擊潰我們的,常常不是戰火,而是心中的幻影。唯有沉著以對,方能在風聲中站穩腳步,在幻影裡守住冷靜與智慧。

商育滿 博士

上一篇

網站累計

  • 1,044,153 次瀏覽
守護中華文化→挖貝集資平台
守護中華文化→挖貝集資平台

版權所有 © 2025 中讀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