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雞鳴狗盜」這個成語出自《史記.孟嘗君列傳》,是說即使身處劣勢、位居卑劣,只要具有才華,還是可能獲得一展長才、甚至立功的機會。
歷史流轉,人物芊芊,戰國末期,各國王公貴族為了強大自己及所效忠的君王,莫不爭羅天下奇人異士以為自己所用,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戰國四公子(可另參考「毛遂自薦」)。譬如其中的孟嘗君便曾留下許多後人稱道的事蹟,而當然,他也免不了歷經一番波折、甚至危難,最後才具有穩固地位的。
齊國孟嘗君田文在封地薛(位於山東滕州)廣納門人,不分貴賤或是逃亡罪犯,盡量都給他們豐厚的優渥待遇,因此天下賢士能人無不傾心前往。孟嘗君廣開門庭地接納所有投靠的人,並親切善待每個前來的食客,食客們也都自認為和孟嘗君的關係很親近。
秦昭王聽聞孟嘗君的賢能,以涇陽君為人質,請孟嘗君入秦面見,孟嘗君的門客百般諫阻無效。當時縱橫家蘇代以土偶人、木偶人為喻,說秦國是虎狼之國,孟嘗君一去,必定如木偶人無立足之地、後果難料,再難返回齊國,為土偶人所笑。孟嘗君終於拒往秦國。
《史記.孟嘗君列傳》載蘇代勸孟嘗君:前幾天我在路上看見一個木偶人和土偶人正在說話。木偶人說快下雨了,你是泥巴做的,雨水一沖就毀了。土偶人笑說,泥巴被水沖毀了還是變回泥巴;倒是你,木頭被大雨一沖,就漂流無處而性命堪憂了。
幸有「狗盜」能解危
齊湣王二十五年,秦昭王再次派使敦請孟嘗君,孟嘗君入秦,秦昭王即聘為秦相。
秦人進言昭王:孟嘗君雖賢,畢竟是齊國的貴族,如以他為秦相,今後關乎到國家利益的事情,他勢必先考慮齊國,然後才是秦國,這樣秦國就危險了。
於是秦昭王改變想法,將孟嘗君拘禁、策謀殺害。
孟嘗君知道昭王的意圖後,即派人去見昭王最寵愛的姬妾、尋求幫助。寵妾提出,希望能得到孟嘗君價值千金、獨一無二的白色狐裘。
但是,白狐裘在入秦時已獻給了昭王,也沒有其他白狐裘了,孟嘗君憂愁地遍問門人有沒有辦法?眾人面面相覷。
此時,坐在最下位卻行動敏捷、靈巧如狗般的人說:我能拿回白狐裘。
等到黑夜,他遂如犬一般地鑽進秦宮倉庫,偷出白狐裘,轉獻給秦王寵妾。寵妾得裘後替孟嘗君求情,昭王同意釋放孟嘗君。
依賴「雞鳴」始出關
孟嘗君獲釋後,不敢稍待,立即率眾火速逃離秦宮。
不久後,昭王果然後悔派人追捕。
眾人半夜到了函谷關(當時秦國最東邊的關口),孟嘗君變造證明、改換姓名,以蒙混檢查。但關口規定要等到雞鳴、天亮以後,才能打開關門放行旅客,孟嘗君內心深恐追兵即將來到。
這時,另一位素來不起眼的門人,於是發出了雞啼聲,頓時周遭的雄雞聽到鳴叫聲,也一並啼起,守關士卒不明就裏地把城門打開,眾人得以出關。
當孟嘗君順利離關後,約莫一頓飯的時間,秦兵果然趕至關口,但是眾人已人去樓空了。
孟嘗君等人,最終依賴著身分卑微、位居下僚的「雞鳴狗盜」之士,方能逃回齊國。
而當初孟嘗君將這兩人納為賓客時,眾人皆感恥辱、羞與為伍。
至此,眾人始嘆服孟嘗君不分貴賤、廣納眾庶的作為。
這故事說明了儘管每個人的德性、美醜、才能高下……均有不同,吉凶禍福也不由人。
但是認真任事、努力發揮所長,天生我材將必有用,或許在某一個關鍵時刻,就能獲得翻轉的機會。
「成語」就像歷史濃縮提煉的雞精,若想增長智慧,請天天飲(引)用!
- 雞鳴狗盜、三教九流的人,我們都不應該加以歧視。
- 即便雞鳴狗盜之人,也有他們自己的強項。
- 雞鳴狗盜的人,也能在必要時發揮他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