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宋國有一個「稻稻村」,村子裡的人大多務農維生,他們「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」,努力把稻子種得飽滿又扎實,所以很受歡迎,大家都很喜歡稻稻村所生產的稻米,因為吃起來特別香甜可口。而稻稻村的村民也因為稻榖受到歡迎,所以日子過得非常快樂。
村子裡有一個農夫,名叫阿久,阿久的個性非常急躁,他常說:「太久了!太久了!我等不及!」只見他每天匆匆忙忙地到田裡工作,又匆匆忙忙地回家,大家都不知道他到底在急什麼?阿久的太太小曼經常勸他:「慢一點、慢一點,不要那麼急燥。」可是阿久聽不下去,反而說:「你們的動作都太慢了,做不了太多事情!」
春天到了,稻稻村的農夫都準備要到田裡插秧,他們戴著斗笠、拿著秧苗、牽著水牛,開開心心地走到田裡,捲起褲管、拉起衣袖,然後彎下腰,努力地將一棵棵秧苗插在泥土裡。
阿久也不例外,天還沒亮,他就急著出門,不一會兒功夫,他就把工作全部完成,然後匆匆忙忙回家去了。
吃完午餐,因為沒有事做,阿久在家裡踱(ㄉㄨㄛˋ)來踱去,並對小曼說:「新插的秧苗要等好長一段時間才會長高,長高之後才能結穗(ㄙㄨㄟˋ),等稻穗成熟後才能收割,實在是太慢了,我等不及啊!」
小曼笑著回答:「稻子有自然的成長規律,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適當的肥料,才能茁壯成長,這是急不來的!」
「不,會有更好的辦法!」阿久不聽小曼的勸告,滿腦子都在想方設法,希望秧苗能夠快點長高。
過了幾天,阿久到田地巡視,「哎呀!怎麼都沒有長高呢?」於是,他隨手將一棵秧苗拔高一點,心想:「這真是一個好辦法,我以前怎麼都沒想到呢!」於是他把田裡的苗都拔高一點,也就是揠(ㄧㄚˋ,拔起)苗助長,便開心地回家去了。
阿久見到妻子小曼還得意地說:「我今天想到一個好辦法,讓秧苗能夠快一點生長。」小曼一臉困惑,覺得大事不妙。從此以後,他每天都去田地,小心翼翼地拔苗。可是,日子一天天過去了,他卻發現秧苗不但沒有長高,反而變得越來越脆弱,最後竟然全部都枯死了。
此時,阿久突然想起小曼說過的話,內心感到非常難過,但後悔也來不及了。
小朋友,阿久自作聰明地把秧苗拔高,以為可以幫助它們的成長,不料卻害所有的秧苗都枯死了。小曼說得對:稻子有自然的成長規律,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適當的肥料,才能茁壯成長,這是急不來的。「揠苗助長」是一個成語,比喻使用不當的手段以求速成,結果不但無益,反而有害。你會造句嗎?請試試看。
林 林教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