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找不到符合條件的結果
  • 中讀網
    • 網站地圖
  • 影音
    • 影片專區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詞學
      • 現代文學
      • 優化人生
      • 生活趣味
    • Podcast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床邊故事
  • 思想
    • 思想通論
    • 諸子百家
    • 兩漢思想
    • 魏晉玄學
    • 隋唐佛學
    • 宋明理學
    • 明清氣學
  • 賞詩
    • 詩歌發展史
    • 通論
    • 相思情愛
      • 愛情詩篇
      • 知己厚誼
      • 去國懷鄉
    • 詠物寄興
    • 田園山水
    • 社會寫實
    • 邊塞詩
    • 食在滋味
      • 飲食詩篇
  • 讀詞
    • 詞學通論
    • 晚唐五代詞
    • 北宋詞
    • 南宋詞
    • 元明清詞
  • 語文教育
    • 議論
    • 抒情、記事
    • 遊記
    • 歌賦、戲曲
    • 奏議、序跋
    • 傳奇、章回小說
    • 文化教材
  • 成語
    • 筆劃檢索
    • 常用成語
  • 經典故事
    • 愛情悲喜
    • 家庭婚姻
    • 奇幻冒險
    • 犯罪懸疑
    • 恐怖玄怪
  • 床邊故事
    • 神話故事
    • 民間故事
    • 歷史故事
    • 生活故事
    • 寓言故事
    • 童話故事
  • 當代紀事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公佈欄
    • 投稿園地
  • 約稿
  • English
中讀網
  • 中讀網
    • 網站地圖
  • 影音
    • 影片專區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詞學
      • 現代文學
      • 優化人生
      • 生活趣味
    • Podcast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床邊故事
  • 思想
    • 思想通論
    • 諸子百家
    • 兩漢思想
    • 魏晉玄學
    • 隋唐佛學
    • 宋明理學
    • 明清氣學
  • 賞詩
    • 詩歌發展史
    • 通論
    • 相思情愛
      • 愛情詩篇
      • 知己厚誼
      • 去國懷鄉
    • 詠物寄興
    • 田園山水
    • 社會寫實
    • 邊塞詩
    • 食在滋味
      • 飲食詩篇
  • 讀詞
    • 詞學通論
    • 晚唐五代詞
    • 北宋詞
    • 南宋詞
    • 元明清詞
  • 語文教育
    • 議論
    • 抒情、記事
    • 遊記
    • 歌賦、戲曲
    • 奏議、序跋
    • 傳奇、章回小說
    • 文化教材
  • 成語
    • 筆劃檢索
    • 常用成語
  • 經典故事
    • 愛情悲喜
    • 家庭婚姻
    • 奇幻冒險
    • 犯罪懸疑
    • 恐怖玄怪
  • 床邊故事
    • 神話故事
    • 民間故事
    • 歷史故事
    • 生活故事
    • 寓言故事
    • 童話故事
  • 當代紀事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公佈欄
    • 投稿園地
  • 約稿
  • English
中讀網

屈原的故事

本篇故事改寫自《史記‧屈賈列傳》,敘述愛國詩人屈原一生的事蹟。他有著強烈的愛國心,卻屢遭小人陷害,眼見自己的國家無法振作,心中無比難受,便自沉於汨羅江,讓人無比感慨。

  • linlinlinlin
  • 2024 年 6 月 9 日
  • 歷史故事

白蛇傳(一)
白蛇傳(二)

屈原的故事

戰國時期,周天子無法掌控大局,天下紛紛亂亂,爭戰不斷,共有七個主要諸侯國:秦國、楚國、齊國、燕國、韓國、趙國、魏國,合稱「戰國七雄」。

他們都想一統天下,取代周天子,成為共主。因此,各國君臣無不想方設法,要消滅他國,以便完成自己的目標。

這七個國家中,秦國處在西邊,戰力最為雄厚,經常侵略別國,其他六國都十分懼怕秦國。楚國在南方,因為物產豐富、人口眾多,也算是一個強盛的國家。

屈原是楚國的貴族,學問深厚、見聞廣博,而且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,熟悉外交應對禮儀。

在朝廷裡,他常與楚懷王商議國事、發號施令;在國際上,則對外接待賓客、應酬諸侯。懷王很信任他,將他視為心腹,許多事情都靠屈原策畫。

屈原的故事
屈原的故事

楚國還有另一個大臣上官大夫,和屈原同在朝廷做事,也想爭得懷王的信任,心裡非常嫉妒屈原的才能。

懷王讓屈原制訂法令,還沒有定案,上官大夫見了就想強行更改,屈原不肯,他就在楚懷王面前亂說話:「大王叫屈原制訂法令,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。但是,每頒布一項法令,屈原就誇耀自己的功勞說:『除了我,沒有人能做到。』」

懷王聽了很生氣,就漸漸疏遠了屈原。不久,就被除去原有的官職,遠離朝廷。

屈原痛心懷王聽信小人之言,不能明辨是非。心想:「像上官大夫這種小人混淆黑白、顛倒是非,大王竟然看不明白,真是太遺憾了!」

因為邪惡的小人妨礙國家的發展,而正直的君子卻不為朝廷所容,所以屈原憂愁苦悶,寫下了〈離騷〉(「離騷」ㄌㄧˊ ㄙㄠ,就是遭遇憂愁的意思),用以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與無奈。

屈原的故事
屈原的故事

後來,秦國準備攻打齊國,齊國便和楚國結盟,互相親善。秦惠王對此非常擔憂,就派大臣張儀假裝脫離秦國,用厚禮和信物呈獻給楚國,對懷王說:「秦國非常憎恨齊國,齊國與楚國卻結盟,如果楚國能和齊國絕交,秦國願意獻上六百里土地。」

楚懷王起了貪念,信任張儀,就和齊國絕交,然後派使者到秦國接收土地。張儀卻抵賴說:「我和楚王約定的只是六里土地,沒有聽說過六百里啊!」楚國使者憤怒地離開秦國,回國稟報。

懷王非常生氣,大規模出動軍隊去討伐秦國。秦國也不甘示弱,發兵反擊,殺了楚軍八萬人,俘虜了楚國的大將屈匄(ㄍㄞˋ),還奪取了楚國一大片土地。

懷王越想越不甘心,又發動全國的兵力,深入秦地攻打秦國。這時,魏國聽到這一消息,便馬上襲擊楚國。楚軍一時不知所措,向齊國求救後,便從秦國匆忙撤退。齊國因為懷恨楚國曾經被叛盟約,所以遲遲不來援救,楚國處境極為困窘(ㄐㄩㄥˇ)。

第二年,秦國想割地與楚國講和。懷王心中非常痛恨張儀,便說:「我不想得到土地,只要得到張儀就甘心了。」
張儀知道後,就跟秦王說:「用一個張儀來抵銷一塊土地,我非常樂意。」張儀到了楚國,就用豐厚的禮品賄賂當權的大臣靳尚(ㄐㄧㄣˋ ㄕㄤˋ),通過他向懷王寵姬鄭袖贈送了許多珍貴寶物,還編造了一套謊話。懷王竟然聽信鄭袖,就放走了張儀。

屈原的故事
屈原的故事

這時屈原已被懷王疏遠,不在朝中任職,出使在齊國。知道消息後,急忙趕回到楚國,勸諫懷王說:「為什麼不殺張儀?」懷王很后悔,派人追殺張儀,卻已經來不及了。

不久,各國諸侯聯合攻打楚國,大敗楚軍,殺了楚國將領唐昧(ㄇㄟˋ)。這時,秦昭王與楚國通婚,要求和懷王會面。懷王想去,屈原說:「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,不可信任,不如不去。」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懷王前往秦國,說道:「怎麼可以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係!」懷王終於前往。

誰知一進入武關,秦國的伏兵就截斷了他的後路,扣留懷王,強求割讓土地。懷王既憤怒又後悔,不聽從秦國的要挾,便逃往趙國,趙國不肯接納。在無計可施的狀況下,只好又到秦國,最後死在秦國,好不容易才把屍體運回楚國安葬。

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,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大臣。楚國人都抱怨子蘭,因為他勸懷王進入秦國而最終未能回來。屈原也為此怨恨子蘭,雖然不在朝廷,卻常用作品書寫自己仍然眷戀著楚國,掛念著懷王,希望返回君主身邊的心志。

子蘭得知屈原怨恨他,非常憤怒,於是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。頃襄王信以為真,發了一場脾氣,就放逐了屈原。

屈原的故事
屈原的故事

可憐的屈原,眼看自己的國家被小人把持,被他國恥笑,內心非常痛苦。

有一天,屈原到了江邊,披頭散髮、臉色憔悴,形體面貌像枯死的樹木一樣,毫無生氣。旁邊捕魚的漁父看見他,便問道:「您不是屈原大人嗎?為什麼來到這兒?」屈原說:「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,只有我一人清白;眾人都醉了,只有我一人清醒,因此被放逐。」

漁父說:「聰明的人都會見機行事,您何必這麼執著呢?」屈原回答:「沒辦法,我做不到!」接著,便走向汨(ㄇㄧˋ)羅江,永遠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,那一天正是農曆的五月五日。

小朋友,屈原的愛國精神是很值得我們尊敬的,可是他最後的行為不但不能解決楚國的問題,也會讓家人痛心。

孟子曾說:「個人如果發展得好,就多多造福其他的人;如果發展得不如意,就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可以了。」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大大小小不同的挫折,面對這些考驗,得想辦法解決:可以找其他人幫忙、可以轉移注意力、可以另謀發展等等。總之,生命可貴,一定要愛惜。
民間有許多關於屈原的傳說:屈原投江之後,楚國的老百姓很不捨這位愛國詩人,便划著船在汨羅江上尋找他的蹤影,這便是端午節划龍舟的由來。也有人擔心江裡的魚蝦會咬屈原的身體,所以便將食物包在葉子中,投到江裡餵魚蝦,這便是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。

端午節又叫做「端陽節」、「五日節」、「五月節」、「肉粽節」,是我國重要的節日,有著豐富多元的習俗,除了划龍舟、吃粽子之外,還有立蛋、掛菖蒲(ㄔㄤ ㄆㄨˊ)、薰艾草、配香囊、喝雄黃酒、拴(ㄕㄨㄢ)五色線、取午時水(11:00-13:00)等,可見端午節是一個充滿了儀式感、意義感、娛樂感的大節日。

屈原的故事
屈原的故事
屈原的故事

林 林教授

上一篇
下一篇

網站累計

  • 867,353 次瀏覽

版權所有 © 2025 中讀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