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找不到符合條件的結果
  • 中讀網
    • 網站地圖
  • 影音
    • 影片專區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詞學
      • 現代文學
      • 優化人生
      • 生活趣味
    • Podcast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床邊故事
  • 思想
    • 思想通論
    • 諸子百家
    • 兩漢思想
    • 魏晉玄學
    • 隋唐佛學
    • 宋明理學
    • 明清氣學
  • 賞詩
    • 詩歌發展史
    • 通論
    • 相思情愛
      • 愛情詩篇
      • 知己厚誼
      • 去國懷鄉
    • 詠物寄興
    • 田園山水
    • 社會寫實
    • 邊塞詩
    • 食在滋味
      • 飲食詩篇
  • 讀詞
    • 詞學通論
    • 晚唐五代詞
    • 北宋詞
    • 南宋詞
    • 元明清詞
  • 語文教育
    • 議論
    • 抒情、記事
    • 遊記
    • 歌賦、戲曲
    • 奏議、序跋
    • 傳奇、章回小說
    • 文化教材
  • 成語
    • 筆劃檢索
    • 常用成語
  • 經典故事
    • 愛情悲喜
    • 家庭婚姻
    • 奇幻冒險
    • 犯罪懸疑
    • 恐怖玄怪
  • 床邊故事
    • 神話故事
    • 民間故事
    • 歷史故事
    • 生活故事
    • 寓言故事
    • 童話故事
  • 當代紀事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公佈欄
    • 投稿園地
  • 約稿
  • English
中讀網
  • 中讀網
    • 網站地圖
  • 影音
    • 影片專區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詞學
      • 現代文學
      • 優化人生
      • 生活趣味
    • Podcast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床邊故事
  • 思想
    • 思想通論
    • 諸子百家
    • 兩漢思想
    • 魏晉玄學
    • 隋唐佛學
    • 宋明理學
    • 明清氣學
  • 賞詩
    • 詩歌發展史
    • 通論
    • 相思情愛
      • 愛情詩篇
      • 知己厚誼
      • 去國懷鄉
    • 詠物寄興
    • 田園山水
    • 社會寫實
    • 邊塞詩
    • 食在滋味
      • 飲食詩篇
  • 讀詞
    • 詞學通論
    • 晚唐五代詞
    • 北宋詞
    • 南宋詞
    • 元明清詞
  • 語文教育
    • 議論
    • 抒情、記事
    • 遊記
    • 歌賦、戲曲
    • 奏議、序跋
    • 傳奇、章回小說
    • 文化教材
  • 成語
    • 筆劃檢索
    • 常用成語
  • 經典故事
    • 愛情悲喜
    • 家庭婚姻
    • 奇幻冒險
    • 犯罪懸疑
    • 恐怖玄怪
  • 床邊故事
    • 神話故事
    • 民間故事
    • 歷史故事
    • 生活故事
    • 寓言故事
    • 童話故事
  • 當代紀事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公佈欄
    • 投稿園地
  • 約稿
  • English
中讀網

春聯趣聞

這個故事敘述民間傳說春聯的由來,也分別列舉了明朝和清朝時期的春聯趣聞。

  • linlinlinlin
  • 2024 年 2 月 15 日
  • 民間故事

春聯趣聞

傳說古代東海中有座「度朔山」,山上有一棵非常巨大的桃花樹,它的枝葉繁茂,看起來很壯觀。可惜枝葉間有個鬼門,是所有鬼怪的出入口。鬼門附近有神荼(ㄕㄣˊ ㄕㄨ)、鬱壘(ㄩˋ ㄌㄩˋ)二位神仙,專門管理所有的鬼怪,如果發現惡鬼為非作歹,就會用粗粗的繩子綑綁起來,拿去餵老虎。因此,所有鬼怪都非常害怕這兩位英勇的神明。

山下的老百姓知道這件事之後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,放在自己住家的門口,以防災避邪。後來,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、鬱壘的名字,認為這樣做可以得到同樣的效果。這種桃木板叫做「桃符」,就是春聯的前身。

大約在一千多年前,五代後蜀國君孟昶(ㄔㄤˇ)認為桃符太單調了,沒甚麼變化,所以想要更換一下,便拿起筆寫了對聯字貼在門口:「新年納餘慶,佳節號長春」。許多臣子和百姓都覺得很有意義、也很喜氣,這應該是我國最早的的春聯。

後代的人紛紛沿用,於是對聯就慢慢取代了桃符。另外,為了方便起見,就在像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,過年的時候貼在大門的兩邊,用以祈求來年順利平安的心願。

春聯趣聞
春聯趣聞

到了明朝的時候,某一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日,明太祖朱元璋到皇宮外巡查,看到市場有一幅畫,畫面上有位露出雙腳的女人,雙手抱著一個非常大的西瓜,與她的身材幾乎不成比例,眾人都覺得很逗趣,所以就哈哈大笑了起來。

朱元璋看了非常生氣,認為是在嘲笑他的大腳馬皇后。他回宮命令手下到鎮上調查,作畫的人是誰?又有哪些人去圍觀?對於那些沒有去看畫的人家,就在門口貼一個「福」字,到時候就將沒貼「福」字的人家,全部殺光。

心地仁慈的馬皇后知道這件事之後,心想:「怎麼可以為了一幅畫而殺人呢?我得想想辦法。」於是,她偷偷派人命令全城大小人家,都必須在天亮之前,將「福」字貼在自家門口。第二天,朱元璋派兵到沒有「福」字的百姓家捉人,卻發現家家戶戶都貼上了「福」字。

唯有一家人不識字,把「福」字貼倒了,於是這家人就全被逮捕了。馬皇后知道後,連忙對朱元璋說:「那家人知道今天會見到陛下,故意把『福』字貼倒了,這不是『福』到的意思嗎?」朱元璋覺得有理,也就把這家人全放了。這就是貼「福」和倒貼「福」的由來。

春聯趣聞
春聯趣聞

清朝的時候,乾隆皇帝在春節期間,打扮成老百姓的樣子,到皇宮外探訪民間百姓的生活,到了一個村莊,見家家門上貼著春聯。其中有一幅對聯上聯是「家有萬金不算富」、下聯是「五個孩子是絕門」、橫批是「寡人在此」。

乾隆看了非常生氣,心想:「家有萬金還不算富?要有多少錢才算富呢?五個兒子是絕門,簡直就是胡說八道!而且全天下只有朕(古代皇帝自稱『朕』或『寡人』)才能自稱『寡人』,誰這麼大膽?想要取代朕!」

於是乾隆就拜訪了這家人,剛進門,一個老太太由女兒扶著走出來。乾隆問:「你家的對聯寫著:家有萬金不算富,是怎麼回事?」老太太笑笑說:「女兒是千金,我有十個女兒,不是萬金嗎?我家本來就不富裕,女兒們出嫁,得有許多嫁妝,要花很多錢,我家還能富嗎?」乾隆想想也是。

接著皇帝又問:「五個兒子是五個壯丁,怎麼能說是絕門呢?」老太太說: 「俗話不是說:一個女婿等於半個兒子,我有十個女兒,加起來不是五個兒子嗎?實際上卻一個兒子也沒有,這不叫絕門叫什麼呢?」乾隆覺得有道理,再問:「橫批上:『寡人在此』是怎麼回事呢?」

老太太笑著回答:「哎呀,這很簡單,姑娘都出嫁了,老頭子也往生了,只剩我一個人,所以說是寡人。」乾隆聽完點點頭說:「說得有理,這春聯寫得好啊!」就不再生氣,告辭走了。

貼春聯是我國優良的傳統民俗,也是許多人展現文學才華的好時機,有些深富寓意、有些充滿趣味,值得大家仔細體會。

春聯趣聞

小朋友,貼春聯是我國在春節期間,優良的傳統民俗,充滿喜氣與祥和。書寫的內容大多是祈求新的一年能夠順利健康、快樂平安、吉祥富裕等等。一般而言,由門外向內看,上聯貼在門的右邊、下聯貼在門的左邊。如何分辨上、下聯呢?可以看最後一個字就知道了,發音如果是三聲、四聲就是上聯;發音如果是一聲、二聲就是下聯。橫批則貼在門的最上方(圖一)。

另外,我們也常見長方形的紅條紙上只寫四個字的「春條」,如:「恭賀新禧」、「吉祥如意」、「龍馬精神」、「吉慶有餘」、「大家恭喜」等,大多貼於柱子、門板或牆壁上(圖二)。

至於只寫一個字的「斗方」,如:「春」、「福」、「滿」等(圖三),大多貼在米缸、器具、窗戶或門板上。有些「斗方」會用四個字組合成一個字,如:「招財進寶」、「日進斗金」、「黃金萬兩」等(圖四),非常有趣。

你會寫春聯嗎?有機會不妨試一試!

春聯趣聞

圖一

春聯趣聞

圖二

春聯趣聞

圖三

春聯趣聞

圖四

林 林教授

上一篇
下一篇

網站累計

  • 867,366 次瀏覽

版權所有 © 2025 中讀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