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找不到符合條件的結果
  • 中讀網
    • 網站地圖
  • 影音
    • 影片專區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詞學
      • 現代文學
      • 優化人生
      • 生活趣味
    • Podcast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床邊故事
  • 思想
    • 思想通論
    • 諸子百家
    • 兩漢思想
    • 魏晉玄學
    • 隋唐佛學
    • 宋明理學
    • 明清氣學
  • 賞詩
    • 詩歌發展史
    • 通論
    • 相思情愛
      • 愛情詩篇
      • 知己厚誼
      • 去國懷鄉
    • 詠物寄興
    • 田園山水
    • 社會寫實
    • 邊塞詩
    • 食在滋味
      • 飲食詩篇
  • 讀詞
    • 詞學通論
    • 晚唐五代詞
    • 北宋詞
    • 南宋詞
    • 元明清詞
  • 語文教育
    • 議論
    • 抒情、記事
    • 遊記
    • 歌賦、戲曲
    • 奏議、序跋
    • 傳奇、章回小說
    • 文化教材
  • 成語
    • 筆劃檢索
    • 常用成語
  • 經典故事
    • 愛情悲喜
    • 家庭婚姻
    • 奇幻冒險
    • 犯罪懸疑
    • 恐怖玄怪
  • 床邊故事
    • 神話故事
    • 民間故事
    • 歷史故事
    • 生活故事
    • 寓言故事
    • 童話故事
  • 當代紀事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公佈欄
    • 投稿園地
  • 約稿
  • English
中讀網
  • 中讀網
    • 網站地圖
  • 影音
    • 影片專區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詞學
      • 現代文學
      • 優化人生
      • 生活趣味
    • Podcast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床邊故事
  • 思想
    • 思想通論
    • 諸子百家
    • 兩漢思想
    • 魏晉玄學
    • 隋唐佛學
    • 宋明理學
    • 明清氣學
  • 賞詩
    • 詩歌發展史
    • 通論
    • 相思情愛
      • 愛情詩篇
      • 知己厚誼
      • 去國懷鄉
    • 詠物寄興
    • 田園山水
    • 社會寫實
    • 邊塞詩
    • 食在滋味
      • 飲食詩篇
  • 讀詞
    • 詞學通論
    • 晚唐五代詞
    • 北宋詞
    • 南宋詞
    • 元明清詞
  • 語文教育
    • 議論
    • 抒情、記事
    • 遊記
    • 歌賦、戲曲
    • 奏議、序跋
    • 傳奇、章回小說
    • 文化教材
  • 成語
    • 筆劃檢索
    • 常用成語
  • 經典故事
    • 愛情悲喜
    • 家庭婚姻
    • 奇幻冒險
    • 犯罪懸疑
    • 恐怖玄怪
  • 床邊故事
    • 神話故事
    • 民間故事
    • 歷史故事
    • 生活故事
    • 寓言故事
    • 童話故事
  • 當代紀事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公佈欄
    • 投稿園地
  • 約稿
  • English
中讀網

管仲相齊(二)

〈管仲相齊〉乃根據《史記‧管晏列傳》、《史記‧齊太公世家》、《史記‧周本紀》改寫而成。敘述管仲因鮑叔牙的介紹輔佐齊桓公的過程。其中管仲的政治才華、齊桓公的寬宏大度、鮑叔牙的識人之明,都是值得注意的重點。

  • linlinlinlin
  • 2024 年 11 月 8 日
  • 歷史故事

管仲相齊(一)

管仲相齊(二)

管仲運用他政治上的才華,將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、富強安樂,深受齊桓公和百姓的稱許。

他執政的時候,善于把禍患化為吉祥,使失敗轉化為成功。
他重視分別事物的輕重緩急,慎重地權衡事情的利弊得失。

例如:齊桓公有一次和他的妃子少姬一起遊船,少姬想開個玩笑,一直用水潑向桓公,桓公非常害怕掉入水中,拼命阻止,誰知少姬卻不但不聽而且越潑越多,桓公一氣之下便把少姬遣回娘家蔡國。

蔡國的君主不知道桓公只是暫時處罰少姬而已,就把少姬改嫁到楚國,這個舉止惹得桓公非常憤怒。

管仲便巧妙地運用機會,打著「楚國沒有進貢香茅草(當時只生長在楚國)供周天子過濾酒渣,用以祭祀」的口號,往南征討了楚國。
讓本來的個人私怨,成了貴族間正義的象徵。

管仲相齊(二)
管仲相齊(二)

又如:桓公很想向北征伐經常騷擾齊、燕兩國邊境的外族山戎,卻苦無機會。

於是管仲便趁著山戎入侵燕國的時候,出兵拯救燕國,並要求燕國得向周天子進貢,贏得了諸侯間的稱許與敬重。

有一年,齊國和魯國打仗,魯國大敗,只得割地給齊國。
後來齊、魯兩國在柯地(今河南省黃縣附近)盟會,燕國的大臣曹劌(ㄍㄨㄟˋ)趁機拿著刀子架在桓公脖子上,指著地圖,要求齊國歸還土地。

在不得已的情況下,桓公只能答應,事後卻不願意履行約定,遲遲不肯歸還魯國的失地。
管仲知道後便勸桓公:「各諸侯國都在看您是否守信用,千萬不要因小失大啊!」於是桓公便歸還土地給魯國,贏得諸侯間的肯定與信任,並紛紛歸順齊國。

管仲相齊(二)
管仲相齊(二)

管仲以卓越的才智輔佐齊桓公,助他在諸侯之中崛起,建立霸主地位。管仲多次召集各國諸侯,調和天下,讓四方歸於安定與和諧。

他曾感慨道:「我當初貧困的時候,曾經和鮑叔牙經商,分利潤時自己常常多拿一些,但他不認為我貪財,知道我生活貧困母親還生病了。我曾經為鮑叔牙辦事,結果使卻賠了大錢,但他不認為我愚笨,知道時機有利和不利。

我曾經多次做官,多次都被君主免職,但他不認為我沒有才華,知道我沒有遇到好時機。我曾多次作戰,多次戰敗逃跑,但他不認為我膽小,知道我還有老母要奉養。

公子糾失敗,許多追隨的人都殉職了,我被關在深牢中受屈辱,但他不認為我無恥,知道我不會為小節而羞愧,卻會因為功名無法顯耀於天下而感到羞恥。生我的是父母,了解我的是鮑叔啊!」
當時候的人並不讚美管仲的才能,卻敬重鮑叔牙有識人之明。

管仲相齊(二)
管仲相齊(二)

管仲成功之後,財富貴幾可與國君相提並論,卻從不被齊國人民視為奢靡,因為他對其國的貢獻實在太大了。即便他已故去,齊國依然遵循他的治國之道,長期強盛,成為其他諸侯國的榜樣。

另外,管仲與鮑叔牙的故事,成為了歷史長河中一段令人傳頌的佳話,彰顯了智慧與友情的永恆。


小朋友,讀了〈管仲相齊〉的故事之後,你最欣賞哪一個人物呢?管仲的政治才華?齊桓公的寬宏大度?還是鮑叔牙的識人之明?

故事中,管仲曾說:「禮、義、廉、恥,國之四維,四維不張,國乃滅亡。」「倉廩(ㄌ一ㄣˇ)實而知禮節,衣食足而知榮辱。」「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鮑子也!」都是名句,值得細細玩味。另外,「管鮑之交」是一個成語,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。你會用這個成語造句嗎?請試試看。

林 林教授

上一篇
下一篇

網站累計

  • 867,017 次瀏覽

版權所有 © 2025 中讀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