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管仲在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設下埋伏,當他看到小白的車駕經過時,立即張弓搭箭,一箭射中了小白的腰帶鉤。小白急中生智,裝作中箭身亡的樣子。管仲以為得手,趕緊派人回報魯國。
魯國以為公子糾再也沒有競爭對手,便放慢了行程。誰知道,小白早已連夜趕回齊國,在鮑叔牙的支持下登上了君位,成為後世所稱的齊桓公。
齊桓公即位後,立即發兵擊敗了魯國,逼迫魯國處死公子糾,還要求交出管仲。魯國無奈,只得將管仲押送到齊國。
鮑叔牙跟管仲年輕時,便是非常要好的朋友,深知他的才華跟能力,於是對齊桓公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:「如果君上只想治理好齊國,用我就足夠了;但若是想要稱霸天下,那就非用管仲不可!」
雖然齊桓公對管仲曾經射殺自己心懷怨恨,但他胸懷大志,最終還是赦免了管仲,並拜他為相。


管仲深受感動,並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,如:整頓內政、確立法度、發展農業與經濟、重用人才等,讓齊迅速國富兵強,為日後霸業打下根基。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下,開始外交與軍事活動。
他提出「尊王攘夷」的口號,表面上尊奉周王室,實際上則以齊國為核心來維護諸侯秩序,並抵抗其他邊疆外族,成了諸侯中最強盛的領導國。
有一年,宋國發生內亂,齊桓公以「尊王」的名義,召集宋、陳、蔡、邾等國在北杏會盟,平定了宋國的動亂。周王室承認了他的霸主地位,齊桓公正式成為春秋時代第一位霸主。
後來北方戎狄入侵中原,邢國和衛國相繼被消滅。齊桓公率領諸侯聯軍擊退戎狄,幫助兩國復國,贏得了「攘夷」的美名,各國諸侯紛紛歸附。


到了公元前656年,強大的楚國不向周王室進貢祭祀用品「香茅草」( 當時只生長在楚國 ),還不斷北上威脅中原。
齊桓公率領八國聯軍討伐楚國,楚成王大驚失色,趕緊派使者屈完前來求和。最終,雙方在召陵會盟,楚國被迫臣服,承認了齊國的霸主地位。
公元前651年,齊桓公在葵丘大會諸侯,周襄王特意派使者賜予胙肉(胙,ㄗㄨㄛˋ,祭祀時,所用的肉品,通常只給重要的諸侯),正式承認他的霸主地位。
盟約中規定:諸侯必須尊奉周王室,不得擅自攻伐他國,必須共同抵禦邊疆的夷狄外族。這時的齊桓公,權勢達到了頂峰,歷史上稱讚他「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」(多次會盟諸侯,稱霸主,使混亂的天下政局得以安定)。


可惜好景不長,管仲病重時曾語重心長地告誡齊桓公:「易牙為了討好君上想吃人肉的慾望,不惜烹煮自己的兒子,讓君主吃了人肉。豎刁為了讓君上沉迷女色,竟然自願為太監管理後宮。開方是衛國人,卻背棄父母來討好君上,連父母過世都不回去奔喪。這三個人絕對不是忠臣,千萬不能重用啊!」
然而晚年的齊桓公已經變得昏聵(ㄎㄨㄟˋ)不明,只知道縱情享樂,還是寵信這三個卑鄙無恥的小人。
公元前643年,齊桓公病重,易牙、豎刁等人竟然封鎖宮門,不准任何人進入探視。可憐的一代霸主就這樣被活活餓死,屍體腐爛生蛆(ㄑㄩ),都沒有人來收殮(ㄌㄧㄢˋ)。
他的五個兒子為了爭奪君位大打出手,齊國陷入內亂,曾經輝煌的霸業就此終結。

小朋友,讀了這個歷史故事,我們都會欽佩齊桓公不計前嫌,重用管仲,讓自己成就一番事業。
連孔子都曾稱讚齊桓公、管仲對於中原諸侯的貢獻。
可惜晚年的齊桓公卻變得昏庸無能,為奸臣所害,令人噓唏感嘆。
由此可知:再偉大的霸業,如果不能善始善終,最終後將化為歷史的塵埃。
林 林教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