曠世女詞人李清照.下

李清照是我國詞壇上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女詞人,這位絕代女詞人在北宋時,是幸福婚姻中的深閨夢裏人,南宋時,是戰爭離散下,「鴛鴦失卻群」的亂世兒女;但在流離中,她寫出了女性詞作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
曠世女詞人李清照.上
我國最偉大的女詞人:李清照
【經典文化】曠世女詞人:李清照

金兵很快地攻克了汴京,轉眼,山東、青州也相繼失陷了。不僅李清照夫婦兩人多年精心珍藏的金石古玩悉遭焚毀或散佚;為了躲避北方戰亂,他們更流落南方,自此開啟顛沛困頓、輾轉流離的人生。國破家亡,豈是之前沈浸在幸福婚姻的深閨女詞人所能逆料?

昔人何在?悲涼故國!

曠世女詞人李清照.下

但是悲慘的命運並沒有放過他們。
流亡南方的人生驟變,使得李清照後期的詞風出現了很大的轉變,在婉約中平添了豪邁的真率和淒涼悲苦之音。當朱敦儒等一干人唱著:「中原亂,簪纓散,幾時收。試倩悲風,吹淚過揚州。」「昔人何在?悲涼故國!」「國破山河落照紅」的亡國悲音時,李清照也正歷經一生最大的打擊——趙明誠去世。所有的少年歡笑自此從她的生命中引退,她從此過著憂鬱寡歡的悲苦人生,詞風也截然二分地轉為悽愴慘然……


趙明誠南下時,李清照魂牽夢縈、徬徨愁思地寫下了盛名的〈鳳凰臺上憶吹簫〉:

香冷金猊,被翻紅浪,起來慵自梳頭。任寶奩塵滿,日上簾鉤。生怕離懷別苦,多少事、欲說還休。新來瘦,非干病酒,不是悲秋。 

休休。這回去也,千萬遍陽關,也則難留。念武陵人遠,煙鎖秦樓。唯有樓前流水,應念我、終日凝眸。凝眸處,從今又添,一段新愁。

曠世女詞人李清照.下

風住塵香花已盡

身心飽受摧殘的李清照,國破家亡的巨慟、孑然一身的孤苦,昔日美滿的生活轉瞬化為灰燼。她悲痛得不能自持、大病一場,從此踽踽獨行地一個人躑躅在漫漫的人生旅途。

曠世女詞人李清照.下

孤零零的清照帶著明誠留給她的書二萬卷、金石刻兩千卷以及若干古器,展開了人生旅程中的另一段流離歲月,卻又在金兵攻陷眾人避難的洪州時,丟失了所有的書卷石刻,一生心血盡付東流。
往日夫妻對坐、烹茶論學的情景,已成絕響;書畫鼎彝,至此也都在戰火中亡佚殆盡了。對於像李清照這樣「食去重肉,衣去重采,首無明珠翡翠之飾,室無塗金刺繡之具」,只願購買「書史百家」的女詞人而言,無異是人生重心的全部失落;更不能堪的是,明誠去後,她還要孤單一人面對猶未歇止的金兵鐵蹄,處理完明誠的後事,她徬徨無告地說:「葬畢,余無所之。

此後清照一路逃難,顛沛無已,歷經浙江台州、睦州、溫州、越州……,日漸憔悴的女詞人,除了手中握著的一枝筆外,已經一無所有了。這樣的心情,還能說些什麼嗎?膾炙人口的〈武陵春〉:

風住塵香花已盡,日晚倦梳頭。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語淚先流。  
聞說雙溪春尚好,也擬泛輕舟。只恐雙溪舴艋舟。載不動許多愁。

除了腸斷西風的千古絕唱〈聲聲慢〉外,〈武陵春〉中那凋零的春、滄桑的心、無可奈何的「物是人非」,就算還有再多的「春尚好」,怕也只是意興蕭索。

亂世中的一介女子,李清照即使滿腹詩書、識見卓絕,仍然無法自外於傳統地工作自立。四十九歲的她曾經短暫再嫁卻遇人不淑。良人不良,她勇敢地告官訴離,重獲自由的李清照,遂將餘生全部用在整理趙明誠遺願的《金石錄》上。

曠世女詞人李清照.下

在哀故國、悼明誠的無盡悲聲中,這位亂離流落江南的絕代詞女漸漸老去了。她不再是〈點絳脣〉「蹴罷秋千,……見有人來,……和羞走」的青春少女;也不再是〈如夢令〉「誤入藕花深處」、「沈醉不知歸路,興盡晚回舟」,陶醉在所熱愛的藝術生活中的少婦了。
此時的她,如〈攤破浣溪沙〉說:「病起蕭蕭兩鬢華,臥看殘月上窗紗」、〈南歌子〉說:「舊時天氣舊時衣。只有情懷,不似舊家時」,處處都以充滿了傷悼故情、歸鄉路邈的感傷情調,訴說泫然的欲泣情懷。

曠世女詞人李清照.下

張麗珠 教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