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找不到符合條件的結果
  • 中讀網
    • 網站地圖
  • 影音
    • 影片專區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詞學
      • 現代文學
      • 優化人生
      • 生活趣味
    • Podcast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床邊故事
  • 思想
    • 思想通論
    • 諸子百家
    • 兩漢思想
    • 魏晉玄學
    • 隋唐佛學
    • 宋明理學
    • 明清氣學
  • 賞詩
    • 詩歌發展史
    • 通論
    • 相思情愛
      • 愛情詩篇
      • 知己厚誼
      • 去國懷鄉
    • 詠物寄興
    • 田園山水
    • 社會寫實
    • 邊塞詩
    • 食在滋味
      • 飲食詩篇
  • 讀詞
    • 詞學通論
    • 晚唐五代詞
    • 北宋詞
    • 南宋詞
    • 元明清詞
  • 語文教育
    • 議論
    • 抒情、記事
    • 遊記
    • 歌賦、戲曲
    • 奏議、序跋
    • 傳奇、章回小說
    • 文化教材
  • 成語
    • 筆劃檢索
    • 常用成語
  • 經典故事
    • 愛情悲喜
    • 家庭婚姻
    • 奇幻冒險
    • 犯罪懸疑
    • 恐怖玄怪
  • 床邊故事
    • 神話故事
    • 民間故事
    • 歷史故事
    • 生活故事
    • 寓言故事
    • 童話故事
    • 給爸媽們
  • 當代紀事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公佈欄
    • 投稿園地
  • 約稿
  • English
中讀網
  • 中讀網
    • 網站地圖
  • 影音
    • 影片專區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詞學
      • 現代文學
      • 優化人生
      • 生活趣味
    • Podcast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床邊故事
  • 思想
    • 思想通論
    • 諸子百家
    • 兩漢思想
    • 魏晉玄學
    • 隋唐佛學
    • 宋明理學
    • 明清氣學
  • 賞詩
    • 詩歌發展史
    • 通論
    • 相思情愛
      • 愛情詩篇
      • 知己厚誼
      • 去國懷鄉
    • 詠物寄興
    • 田園山水
    • 社會寫實
    • 邊塞詩
    • 食在滋味
      • 飲食詩篇
  • 讀詞
    • 詞學通論
    • 晚唐五代詞
    • 北宋詞
    • 南宋詞
    • 元明清詞
  • 語文教育
    • 議論
    • 抒情、記事
    • 遊記
    • 歌賦、戲曲
    • 奏議、序跋
    • 傳奇、章回小說
    • 文化教材
  • 成語
    • 筆劃檢索
    • 常用成語
  • 經典故事
    • 愛情悲喜
    • 家庭婚姻
    • 奇幻冒險
    • 犯罪懸疑
    • 恐怖玄怪
  • 床邊故事
    • 神話故事
    • 民間故事
    • 歷史故事
    • 生活故事
    • 寓言故事
    • 童話故事
    • 給爸媽們
  • 當代紀事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公佈欄
    • 投稿園地
  • 約稿
  • English
中讀網

我們還能怎麼打開孩子的耳朵與眼睛?

當孩子的耳朵和眼睛,被推播進某種音樂世界時,我們該怎麼做?有人罵:「洗腦歌沒營養!」在最需要累積對音樂美感、文學素養的年紀,孩子就大量接觸到這類音樂。或許我們更需要打開孩子的視野,讓他們知道,原來表達方式有很多,只是我們缺少看見。

  • Lily編Lily編
  • 2025 年 7 月 1 日
  • 給爸媽們
我們還能怎麼打開孩子的耳朵與眼睛?

兒童媒體幼幼台跳〈大展鴻圖〉——當洗腦歌變成主流時,我們該緊張嗎?

​當孩子的耳朵和眼睛,被推播進某種音樂世界時,我們該怎麼做?

你家的孩子會唱〈大展鴻圖〉嗎?
最近,在學校、在補習班、在公園,常常可以聽到一堆小學生邊唱邊跳:「別墅裡面唱k,水池裡面銀龍魚。」
​不只抖音,IG、FB 也都瘋傳。甚至連幼幼台都請了演藝人員帶著孩子一起跳這首歌。

我們還能怎麼打開孩子的耳朵與眼睛?

​然後,網路炸鍋了.......

​有人罵:「洗腦歌沒營養!」「怎麼能讓孩子接觸抖音文化?」​也有人說:「台灣歌就比較高尚?這就是一首流行歌而已吧!」
​其實這樣的議題,一段時間就會吵一次,從很早之前的〈黑桃A〉,到後來的〈科目三〉,這些歌曲出現在社群,都會帶來各種議論,如果進到學校更是。
今天我們撇開網路罵戰,或許可以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,思考幾個層面的問題。​首先,我們一起來想一件事:

​當孩子的耳朵和眼睛,被推播進某種音樂世界時,我們該怎麼做?

別小看洗腦歌——為什麼對〈大展鴻圖〉感到不安?
早在二、三十年前,就有很多這種「洗腦歌」,特色就是重複旋律、加上無太大意義的歌詞,而過往這些歌,就是某種「次文化」,不會那麼容易出現在媒體版面,甚至不容易進入校園。

但這幾年,我們總是能聽見這類的歌曲成為某種「流行」,甚至成為「主流文化」,因為社群媒體的加速、也擾亂的各種文化間的界線,讓原本我們不喜歡、也不會去聽的音樂,一直出現在我們周遭,自然而然反感就增加了。

我們還能怎麼打開孩子的耳朵與眼睛?

​而在最需要累積對音樂美感、文學素養的年紀,孩子就大量接觸到這類音樂,重點是,這些不是孩子主動選擇的,而是被社群推播進來的!加上學校、或是教育團體又使用這類的歌曲作為分享,自然會讓人有所不滿,擔憂孩子把這樣的音樂當作「主流」,影響到他們看世界的方式。

​所以,我們確實需要慎選音樂,無論是學校、還是家庭,當孩子已經活在充斥在高刺激、只在乎流量的社群世界時,我們更需要打開孩子的視野,讓他們知道,原來表達方式有很多,只是我們缺少看見。

是教育還是娛樂?——學校與兒少媒體該怎麼選歌

​這次兒童媒體帶著孩子跳〈大展鴻圖〉,以及過去幼兒園曾跳〈黑桃A〉、〈科目三〉的新聞事件,其實反映了一個更根本的問題——當我們用流行當橋梁時,教育的本質還在不在?
​很多老師或節目製作人,出發點都是善意:想拉近與孩子的距離,選擇他們熟悉的音樂。但我們不能忽略的是,流行歌曲的「娛樂性」與「教育性」從來不是同一件事。孩子已經活在一個娛樂充斥、刺激滿載的社群時代,而教育者是否還能保有篩選的原則與判斷的敏感度?

我們還能怎麼打開孩子的耳朵與眼睛?

​身為教育者的反思:在授課時,要避免播放來路不明、歌詞空洞甚至有簡體字的影片。因為即便只是幾分鐘的媒材,都可能在孩子心裡留下深刻印象。
而這樣的原則,不是只針對抖音歌,任何語言、任何地區的歌曲,只要內容帶有粗俗、嘲諷、色情或價值觀扭曲的元素,我們都該有所把關。

​也有人說:「這只是創作,不喜歡就不要聽。」但對還沒建立起審美與判斷力的孩子來說,他們需要我們的篩選與陪伴。這不是限制創作自由,而是一種對發展中孩子的基本保護。

「孩子覺得〈青花瓷〉難聽?」會不會是我們其實正在失去一種能力?

有些孩子聽了〈青花瓷〉,說「不好聽」、「老人歌」。確實,這首歌有年紀了,也不是現代的主流歌曲,但是想讓孩子聽聽不同曲風、認識不同歌詞的表達方式,沒想到這麼不容易;而在這個「不好聽」的背後,不禁讓人察覺到另外一個問題,孩子們喜歡的音樂風格好像「扁平化」了。

​這世代音樂「看起來」更加多元了,但孩子們間流行、討論度高的音樂好像都有某種相似性。
不只是上述的中國抖音歌曲,韓國「Queen Card」、「APT」、台灣「蘑菇蘑菇」、「現在是星期五晚上」,還有日本也有類似的歌曲,都讓人印象深刻。
撇除意識形態不談,這些歌曲的節奏與歌詞內涵,其實都出現了高度雷同的趨勢。而當孩子活在這樣的流行曲風下,對於音樂的賞析,美感的培養,會漸漸趨於「扁平」,這是我們要留意的。

我們還能怎麼打開孩子的耳朵與眼睛?

教育的責任,不只是傳遞,更是「打開」

所以就算孩子們覺得這些「老歌」不好聽;為了幫助孩子們打開視野,讓他們認識到原來美感有許多不同的呈現方式,我們仍然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。
我們當然不是要禁掉所有流行歌,也不是要孩子只聽古典與文青,只是單純的希望孩子的世界裡,不只是同一種聲音。

​教育的責任,不只是傳遞,更是「打開」。

當我們選擇與孩子一起聽一首歌、看一段影片、討論一句歌詞時,我們其實正在教會他們:原來,世界可以有不同的節奏與層次。
所以,與其單方面指責,不如一起思考——我們還能怎麼打開孩子的耳朵與眼睛?

不帆心家庭教室/趙逸帆 老師

 

上一篇

網站累計

  • 937,660 次瀏覽

版權所有 © 2025 中讀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