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找不到符合條件的結果
  • 中讀網
    • 網站地圖
  • 影音
    • 影片專區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詞學
      • 現代文學
      • 優化人生
      • 生活趣味
    • Podcast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床邊故事
  • 思想
    • 思想通論
    • 諸子百家
    • 兩漢思想
    • 魏晉玄學
    • 隋唐佛學
    • 宋明理學
    • 明清氣學
  • 賞詩
    • 詩歌發展史
    • 通論
    • 相思情愛
      • 愛情詩篇
      • 知己厚誼
      • 去國懷鄉
    • 詠物寄興
    • 田園山水
    • 社會寫實
    • 邊塞詩
    • 食在滋味
      • 飲食詩篇
  • 讀詞
    • 詞學通論
    • 晚唐五代詞
    • 北宋詞
    • 南宋詞
    • 元明清詞
  • 語文教育
    • 議論
    • 抒情、記事
    • 遊記
    • 歌賦、戲曲
    • 奏議、序跋
    • 傳奇、章回小說
    • 文化教材
  • 成語
    • 筆劃檢索
    • 常用成語
  • 經典故事
    • 愛情悲喜
    • 家庭婚姻
    • 奇幻冒險
    • 犯罪懸疑
    • 恐怖玄怪
  • 床邊故事
    • 神話故事
    • 民間故事
    • 歷史故事
    • 生活故事
    • 寓言故事
    • 童話故事
  • 當代紀事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公佈欄
    • 投稿園地
  • 約稿
  • English
中讀網
  • 中讀網
    • 網站地圖
  • 影音
    • 影片專區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詞學
      • 現代文學
      • 優化人生
      • 生活趣味
    • Podcast
      • 經典文化
      • 床邊故事
  • 思想
    • 思想通論
    • 諸子百家
    • 兩漢思想
    • 魏晉玄學
    • 隋唐佛學
    • 宋明理學
    • 明清氣學
  • 賞詩
    • 詩歌發展史
    • 通論
    • 相思情愛
      • 愛情詩篇
      • 知己厚誼
      • 去國懷鄉
    • 詠物寄興
    • 田園山水
    • 社會寫實
    • 邊塞詩
    • 食在滋味
      • 飲食詩篇
  • 讀詞
    • 詞學通論
    • 晚唐五代詞
    • 北宋詞
    • 南宋詞
    • 元明清詞
  • 語文教育
    • 議論
    • 抒情、記事
    • 遊記
    • 歌賦、戲曲
    • 奏議、序跋
    • 傳奇、章回小說
    • 文化教材
  • 成語
    • 筆劃檢索
    • 常用成語
  • 經典故事
    • 愛情悲喜
    • 家庭婚姻
    • 奇幻冒險
    • 犯罪懸疑
    • 恐怖玄怪
  • 床邊故事
    • 神話故事
    • 民間故事
    • 歷史故事
    • 生活故事
    • 寓言故事
    • 童話故事
  • 當代紀事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公佈欄
    • 投稿園地
  • 約稿
  • English
中讀網

黔驢技窮

「黔驢技窮」譏刺那些仗著表象唬人、實則內裡空洞的人,一旦被識破,將會被反噬。這個成語留給今人的鏡照是,有時我們是那頭驢,曾被敬畏、後被識破;有時我們是虎,默默等待出手時機;也有可能是看熱鬧卻不管結局的好事者。值得玩味。

  • Lily編Lily編
  • 2025 年 4 月 19 日
  • 常用成語
黔驢技窮

境外之獸,技盡之時 ——  

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貶官永州期間寫的〈三戒〉之一的〈黔之驢〉寫道:黔無驢,有好事者,船載以入;至則無可用,放之山下。虎見之,龐然大物也,以為神。蔽林間窺之……

故事原典:初見驚懼,終識其拙

很久以前,在黔地這片重山密林之間,人煙稀少,霧氣常年籠罩著蜿蜒山谷,野獸出沒其間。

這裡的動物們從未見過驢這種奇特的生物,直到一位好事者突發奇想,從遠方用船載來一頭驢。
這頭驢甫一上岸,左顧右盼,帶著不安,但由於一時也找不到牠的可用之處,於是被放養在山腳下。

黔驢技窮

驢孤身踱步於林徑,時而抬頭長嘶,聲音穿透濃霧,在山谷間久久回盪。樹葉驚動,飛鳥振翅而起,一切顯得格外突兀。隱藏於林間的虎,悄悄探出頭來。牠凝視著這龐然怪物,心頭湧上一股無名的恐懼。

如此的體形,這般的聲勢,虎從未見過,不敢輕舉妄動。

起初,虎只敢於暗處遠遠觀望,每次試圖靠近,卻又因驢的高嘶而倉皇後退。
日子一天天過去,虎心中的畏懼慢慢消退。牠發現,這頭看似可怕的生物,除了叫聲宏亮,似乎並無其他本事。

黔驢技窮

終於,一日傍晚,驢又在溪邊高聲長鳴。虎悄然逼近,繞著驢來回踱步,試探著對方的虛實。驢感到威脅,怒氣沖天,抬蹄猛踢。虎敏捷閃避,眼中閃過一絲譏諷,心裡暗道:「原來也不過如此!」

當下,虎不再遲疑,一躍而起,咬住驢的咽喉。驢根本來不及反應,便重重倒下,命喪當場。

風過林梢,山谷間只剩下輕輕的樹葉摩挲沙沙聲,像是低語著剛才那場短暫又戲劇性的拼搏:一個虛張聲勢的角色,被真正的強者看穿並擊倒。

現代應用:虛張聲勢者,難敵持恆之力

「黔驢技窮」至今廣泛用於各類情境,常見於形容那些初看聲勢驚人,實則本領有限的人,一旦被看穿,便無力回天。放眼今日,這樣的情境比比皆是:

  • 政治場域,靠口號造勢者若無實績,終被民心背離。
  • 商業競爭,空有包裝而無實力的企業,迅速敗退。
  • 職場應對,仰仗小聰明者,在真正考驗面前原形畢露。

這個成語不僅揭示「技窮之困」,更批判「虛威之破」,穿透力與諷刺性歷久彌新。虛勢可以掩人耳目一時,卻無法長久立足。真正的力量,從來不是靠表象致勝,而是憑著內在的實力與沈穩的堅持而得。

技窮之際,亦是轉機之時

「黔驢技窮」這個成語,聽來總帶著幾分嘲諷的意味。但若換個角度思考,它也可以是一種提醒:

黔驢技窮

當技藝用盡,正是自我突破與重塑的最佳時刻。當能意識到自己「技已窮」,並願意調整、成長,就不會成為那個倒下的黔驢,而能像猛虎一樣,觀察、潛藏於時機之中,靜靜積蓄,一旦出手,便勢如破竹,再造新局。

另一個身影:無心插手的好事者

在「黔驢鬧山林」的故事中,好事者是個神秘而關鍵的角色。他並非主角,卻是劇本的製造者;他並未出手,卻導致了一場不對等的殺戮。

或許,驢的下場,不僅是自己虛張聲勢的傲慢,也有部分是被那個人推著走上了絕路。對照現今社會,這樣的好事者也並不少見:輕率推動潮流者、無意設局的操盤手,在一陣喧鬧後,卻未能承擔責任,只留下收拾不及的荒涼場面,更有甚者,傷人無數後雙手一攤,以無辜的旁觀角色,冷漠離場。

黔驢技窮

故事之外:留給今人的鏡照

「黔驢技窮」這個成語流傳至今,表面意思是驢的本領已用盡;深層則是諷刺那些仗著表象唬人、實則內裡空洞之人,一旦被識破,終將被自己的心機反噬。
這則成語故事隱喻堆疊而深入,驢的氣勢,其實來自旁人因「未知」帶來的恐懼。而虎的致勝,靠的是冷靜觀察、沈著判斷與精準出擊。這場故事最耐人尋味的,是短暫的威勢如何崩解於一個識破的眼神。
故事鏡像與現代對應,有時我們是那頭驢,曾被敬畏,後來被識破;有時我們是虎,默默等待出手的時機;也可能是那個好事者,看熱鬧,卻不管結局。

故事中的山林交鋒早已寂靜,但那聲虎嘯與驢嘶,依舊迴盪——它既是對虛張聲勢者的警鐘;是對被高估者的提醒:真正的力量,是當被看透之後,仍能出奇制勝,再出一招;更是為全局操控者標註一個慎思的記號。

商育滿 博士

上一篇
下一篇

網站累計

  • 886,595 次瀏覽

版權所有 © 2025 中讀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