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會稽愚婦輕買臣,余亦辭家西入秦。仰天大笑出門去,我輩豈是蓬蒿人!
——李白〈南陵別兒童入京〉
漢朝名臣朱買臣,當他未遇時,他的妻子有眼不識泰山,棄之而去;等到買臣功成名就,她才悔之無及。
朱買臣休妻的故事,在歷來的史傳、小說、戲曲中有許多不同的版本。以下這個故事是依據明代吳敬所的《國色天香.買臣記》加以轉譯,惟各種版本各自表述且各自精采!
「負薪掛角」——我輩豈是池中物?

曾經,有個漢代會稽郡的窮書生,因生活窮苦潦倒,只能砍柴維生。他總是邊走邊讀書,當領悟書中義理後,便高興得一路吟唱。成語「負薪掛角」,正是說他揹著柴木讀書,並把備讀的書掛在牛角上(或說是隋朝李密),《三字經》也說:「如負薪,如掛角。身雖勞,猶苦卓。」如此苦讀,最後終能有成。
朱買臣有一個同鄉的幼時玩伴嚴照(助),兩人是刎頸之交,並曾經盟約:「苟相貴,毋相忘。」不論是誰?就算有一天飛黃騰達了,也絕不離棄對方。
但是落魄儒生朱買臣邊砍柴邊讀書的自得其樂,卻是妻子眼中的「書痴」與羞慚。
妻子認為大丈夫不能貨殖營生、賺錢養家,悲傷都來不及了,「怎麼還有心情吟唱呢?」朱買臣回答:「讀書人的本分就是安於貧困,如果違背本分而求取名利,才是真正的可恥!我安貧樂道地吟詩砍柴,有何可恥?」
妻子很生氣,諷刺地說:「既然是讀書人,那你曾做過一首詩、寫過一篇賦換錢養家嗎?在我看來,你想要靠著章句來謀生,是不可能做到的。別再執迷不悟了,不如隨便找個醫、卜、農、工改行,才是正途。」面對譏諷,朱買臣沒有生氣,他說:「富貴難得,想要財富與地位兩者兼得,即使是有才德的人也很難同時達到。可是妳以為我只是一般池中物嗎?只要有了天時地利,我便能借助雲雷之勢激起滄海波濤,創造出非凡成就。」妻子翻白眼說:「你看跟你同鄉的讀書人,十之八九都早已功成名就,享受榮華富貴,哪像你這把年紀了還在為衣食操勞?可見連老天都不認為你是讀書的料啊!你若還是執迷不悟,最終只能餓死在山溝了,不能指望會有成功的一天。」
燕雀怎能望鴻鵠!
朱買臣深深嘆了一口氣說:「小小燕雀怎能知道鴻雁的凌雲壯志呢!從前蘇秦的妻子在丈夫窮困時不願為他做飯,等到蘇秦功成名就回來,妻子跪迎於地。再看百里奚的妻子:當百里奚困頓時,妻子不改志節,等待丈夫出人頭地歸來,兩人歡樂團聚,夫妻情深。這兩人的妻子都料想不到丈夫能夠飛黃騰達,正如妳今天也不能斷定我的未來。」妻子看他意志堅定,便說:「我跟著你多年,長期被你連累著吃苦,想不到你竟然癡妄地比附蘇秦、百里奚這些古人,夢想能跟他們一樣功成名就,我對未來還能有何期待?我要你今天就做一個抉擇:一是聽我的忠告改行謀生,那麼我就跟你白頭偕老,不然就是讓我離開。」

面對妻子下堂求去,朱買臣沒有動搖。他說:「大丈夫志在四方,豈能被一個婦人所阻撓?我可以沒有你,卻不能沒有理想。」妻子也怒道:「好吧!你已經耽誤了我的上半生,下半輩子我就算隨便找個奴僕工作,至少也衣食無缺,不至於餓死。我們就此離別吧!」
臨別時,鄰居的一條狗搖著尾巴,使勁咬著她的裙子不放,似乎在勸阻她離開;家中的一隻雞也撲上來啄咬著她的衣服,連鄰居的老太太都來好言相勸,請她三思,但妻子去意已堅,頭也不回走了,不久就另嫁他人。
面對妻子離去,朱買臣以吟詠自遣,他唱道:朱買臣啊朱買臣,你的恩情難挽眼光短淺的妻子,一旦「如輕塵」地被拋棄了,「鴛鴦分翼比目破」,就忘了她吧!他堅信「功名到手未為晚」,姜太公八十歲還在渭水邊垂釣呢!他絕不會一輩子砍柴的,仍然勤奮讀書,不改志節。

破鏡能夠復圓嗎?
後來嚴照率先貴顯。當他再見貧窮故人朱買臣時,非常慚愧地說,我怎麼能夠負約呢?於是將朱買臣推薦給漢武帝。
滿腹經綸的朱買臣,終於有機會在武帝面前談論《春秋》、《楚辭》,武帝對他很是滿意,讓他官拜中大夫。朱買臣因此得與當世名儒司馬相如、枚臯等人論交。幾經宦海浮沉後,東越發生叛亂,朱買臣請求率兵平亂。在他治戰具、儲糧草的充分準備下,一舉破賊。漢武帝擢升他為丞相長史。
朱買臣終於衣錦還鄉。
會稽鄉親扶老攜幼排隊迎接他。他的前妻也在人群之中。看到朱買臣後,她自我請罪地取下簪珥首飾,對朱買臣說:當年我忍受不了飢寒,不得已離開你。然而我對你的情意未曾一日忘懷,時常回憶當時恩愛的時光,希望你原諒我那時的不智行為,讓我們破鏡復圓,重修於好。」對於前來請求復合的前妻,買臣說:「你可還記得自己當年說過的話?是你抱怨無法跟我過苦日子,認為我將會一事無成,急於離開。在你眼中,當年的我就如同泥土中的蚯蚓般低賤,對我絕情斷義地另外改嫁。豈知貧賤未必常,富貴未必久!今日見我富貴歸來,竟又前來要求復合,妳知道覆水難收的道理嗎?」前妻羞愧不已,不久後便投河自盡了!朱買臣於是將她葬於池邊,題辭墓碑:「羞墓」。
故事以悲劇收場,令人不勝唏噓!以上是《國色天香》的版本。但其實「朱買臣休妻」的故事,從《史記.酷吏列傳》到《漢書.朱買臣傳》,再到後世許多小說、戲曲也都據此題材加以開展,如唐散文〈越婦言〉、元雜劇《漁樵記》、明清小說〈羞墓亭記〉、〈金玉奴棒打薄情郎〉、戲曲〈朱買臣休妻記〉等,情節和角色不斷更動、變換,朱買臣與妻子的形象也有不同的描述。對比《漢書》結局,說當朱買臣衣錦榮歸進入會稽縣境,見到前妻與丈夫二人正在修整道路,狀似貧困,便讓隨行之人將夫妻一起載往太守官府,並安置供應衣食。過了月餘,妻子羞愧自縊而亡,朱買臣協助將其安葬。總之,朱買臣的妻子背棄貧賤丈夫,成為棄夫求榮的負面教材。
商瑈 博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