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岱談「博學」——《夜航船.序》

《夜航船.序》體現張岱的治學態度,不僅深具時代意義,對當前學風也存有積極的警示作用。
張岱談「博學」——《夜航船.序》

舟行

張岱談「博學」——《夜航船.序》
張岱談「博學」——《夜航船.序》
張岱談「博學」——《夜航船.序》

有位和尚與一讀書人共同搭乘夜航船,而這名讀書人竟開始賣弄學問,和尚見狀,頓時便緊張起來,整個人因而呈現出肌肉緊繃的狀態,絲毫不敢放鬆。
但隨著讀書人滔滔不絕地講述,和尚越聽越納悶,開始懷疑讀書人是否具有真才實學,於是就試探性的向讀書人詢問道:「歷史上我們所說的『澹台滅明』,請問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?」讀書人回答說是兩個人,和尚又問:「那麼,『堯舜』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?」 讀書人說:「『堯舜』當然是一個人啊!」
和尚一聽,心中的石頭頓時落了地,整個人都放鬆許多,因而極具諷刺地說了一句「且待小僧伸伸腳」,充分體出和尚對讀書人的蔑視。

和尚之所以蔑視讀書人,正是由於讀書人「做學問」僅憑死記硬背,絲毫不尋求對文獻史料的理解與思考。所以不知道「澹台」是複姓,「澹台滅明」為孔子的學生之一;也不知道「堯」、「舜」二人是上古的賢明君主。這才使得和尚得以「伸伸腳」!

張岱刻意凸顯出和尚對讀書人的嘲諷,恐怕是因為宋元以來,在文士眼中的佛教寺院「亂象叢生」,從而深化了文士對佛門中人的負面印象。所以讀書人遭到和尚的蔑視,那可是天大的恥辱啊!
於是張岱說:「余所記載,皆眼前極膚淺之事,吾輩聊且記取,但勿使僧人伸腳則亦已矣!」

可他講述這則故事,難道就只是為了提醒讀書人顧及臉面而已嗎?

《中庸》曾經說過:「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!」教人為學應當廣博而富於思辨,且必須身體力行,不能表裡不一。

張岱談「博學」,則強調記誦具備文化意義的文獻史料,從而以此為基礎深入辨析、思考,由此建構個人獨樹一幟的知識體系。張岱在寫給友人祁熊佳的信中指出,古人所謂「熟讀百遍,其義自見」,就是告訴人們得於「熟讀時深思其義味」,甚至還援引管子的「思之思之,鬼神通之」這句話作為佐證。
不僅如此,張岱也在〈討蠹魚檄〉一文中,大肆批判時下只知爭名逐利,而憑藉著死記硬背在科舉場上達陣的不良文風,並且生動地將這類人比擬為書中的蛀蟲——蠹魚,甚至不留情面地罵道:「滿口圖書,胸無隻字,以枵腹而冒名飽學;盈眸文墨,目不識丁,以曳白而擾亂文場。」言下之意,其實仍舊是在主張「深思義味」的治學態度。

唯有「深思義味」,才有助於「文理考校」,才能深化對文獻史料中的文化意義的理解,從而推進人類文化的發展進程,通過詮釋過往展望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