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帶點宗教意味的話本小說,是少數涉及端午佳節的故事。可能是宋元時期的話本,到了明代,又被馮夢龍收入《警世通言》裏。故事敘述宋高宗時,一位叫陳義的年輕秀才悟道的曲折故事。
在宋高宗紹興年間,有一位年輕秀才叫陳義,英俊瀟灑,又聰明伶俐,可惜時運不濟,參加了科舉考試三次都榜上無名。這使得他對於人生感到十分迷茫,就在臨安城內找了一家卜卦算命的舖子,希望能夠找到人生出路。
算卦先生算了算,便對陳義說:「你命犯華蓋星,沒有官運,大概只能出家當和尚了!」陳義一聽,想起母親曾經對他說過:當年生產的時候,夢見是一尊金身羅漢投胎。如今,科考又接二連三地失利。頓時使得陳義倒抽了一口氣,對這番話將信將疑,失魂落魄地回到了旅店。隔天一早付了房錢,就前往靈隱寺求見長老印鐵牛,並成為長老身邊服雜役但尚未剃髮出家的十位博學侍者之一。
得到宮廷顯貴青睞
眼看著又是一年端午節即將到來,宋高宗的舅舅吳七郡王依照往年慣例,準備在端午節到靈隱寺燒香禮佛,並且分發粽子布施寺院中的僧眾。
端午節當天,僧眾陪同郡王一起禮佛、布施,無意間,郡王在長廊看到了一首題壁詩:「齊國曾生一孟嘗,晉朝鎮惡又高強。五行偏我遭時蹇,欲向星家問短長。」於是就問長老說:「這首詩充滿痛苦與怨忿,不知是哪位寺僧所作?」長老心想:可能是那十位侍者中的一位所題寫。但因為當時寺裡只剩兩位侍者留守,長老便將那兩位侍者一併傳喚過來。
郡王對第一位侍者說:「你姑且以粽子為題,寫首詩吧!」這位侍者想了想答覆說:「四角尖尖草縛腰,浪蕩鍋中走一遭。若還撞見唐三藏,將來剝得赤條條。」郡王一聽,這首詩從綑綁粽子到烹煮粽子,再到剝粽葉的吃粽子橋段,彷彿看到妖怪食用唐僧肉的全過程,不禁哈哈大笑地說:「真是有趣,但總覺得還缺少那麼點文采呀!」
接著輪到第二位侍者,這位侍者吟詠說:「香粽年年祭屈原,齋僧今日結良緣。滿堂供盡知多少,生死工夫那個先?」郡王見這首詩一語道破了俗世對生死的執念,便連連稱善!
接著,郡王話鋒一轉,問:「長廊那首題壁詩,是你寫的嗎?」這位侍者承認自己就是這首題壁詩的作者。郡王又問:「那你跟我說說,為何寫作這首詩?」
侍者說:「齊國的孟嘗君,門下的食客就有三千人那麼多,他是五月五日午時出生的;晉人王鎮惡是勇武剛強的將領,同樣是五月五日午時出生的;而我也是五月五日午時出生的,卻窮愁潦倒,無法出人頭地,所以寫了這首憤恨不平的小詩。」
這位侍者就是陳義,郡王看他口才好,又有英華之氣,便想提拔他,助他一臂之力。於是他為陳義向京城掌管寺院僧尼事務的官署索要了一份身分憑證,讓陳義正式剃度出家,成為專為郡王府操辦禮拜諸佛菩薩事宜的門僧。
總逃不過禍福相倚
光陰荏苒,又是一年端午節。郡王又到靈隱寺禮佛、布施後,長老安排齋食款待郡王一行人。郡王一時興起,便傳喚陳義填詞,並且要他以自身遭遇為題。於是陳義填了一闕〈菩薩蠻〉,感謝郡王的知遇之恩:
平生只被今朝誤,今朝却把平生補。重午一年期,齋僧只待時。
主人恩義重,兩載蒙恩寵。淸淨得爲僧,幽閒度此生。
郡王聽了,十分開心,就在酒酣耳熱之際把陳義帶回府中,介紹給兩位夫人認識,還邀請陳義一起吃粽子,感受濃厚的節日氛圍。在一片歡愉中,郡王又請陳義以「粽子」為題再填一闕〈菩薩蠻〉。陳義寫道:
包中香黍分邊角,綵絲翦就交絨索。樽俎泛菖蒲,年年五月初。
主人恩義重,對景承歡寵。何日玩山家,葵蒿三四花。
郡王讀了這闋詞後若有所思,就傳喚府中婀娜多姿的新荷演唱這首詞。一時之間,才子佳人、節日盛宴,使人神往不已!郡王興高采烈,要陳義以「新荷」為對象,再填一闕〈菩薩蠻〉。陳義一揮而就:
天生體態腰肢細,新詞唱徹歌聲利。出口便淸奇,揚塵簌簌飛。
主人恩義重,宴出紅粧寵。便要賞新荷,時光也不多。
在全府一片的歡聲笑語中,才結束了這場夜宴。
又過了一年後的端午節,下著傾盆大雨,郡王因此打消了去靈隱寺的念頭,但仍舊吩咐僕役到寺院去布施,並傳喚陳義到郡王府來。
僕役轉達郡王的指示後,陳義卻拿出一封信感謝郡王厚愛!但因心病發作,無法到府拜見郡王,請代轉交這首詞〈菩薩蠻〉:
去年共飲菖蒲酒,今年却向僧房守。好事更多磨,教人沒奈何。
主人恩義重,知我心頭痛。待要賞新荷,爭知疾愈麼?
郡王便傳喚新荷前來演唱這闋詞。不料僕役回覆:「新荷這些天胸部腫脹、腹部隆起,恐怕不適合來現場演唱。」
郡王大怒,馬上派人審問新荷,新荷說:「我和陳義有私情,懷上了!」郡王心想:「這個禿驢詞裡有『賞新荷』的敘述,原來他犯的是相思病啊!難怪不敢來見我,實在可恨!」他怒不可遏地命令衙役到靈隱寺把陳義綁到公堂上。陳義起初矢口否認,但在棍棒交加下,只好改口認罪了。
真相只有一個!
郡王原想將忘恩負義的陳義處死,但又捨不得他的才華,就暫將他關押在獄中。
靈隱寺的長老越想越不對勁:「陳義的德行有目共睹,更何況他平日裡也不曾邁出山門,都在佛堂閱讀經書,就是被郡王傳喚,也都會在日落之前返回寺院,哪有犯事的機會呢?」於是急忙進城到傳法寺去找高長老,一起到郡王府替陳義求情。
郡王見二位長老來求情,先指責了陳義不仁不義、恩將仇報。二位長老只能請求郡王看在往日情面上從輕發落。郡王答應了。但印長老在離去前隨口說了一句:「相信過些時日,這件事情的真相就會浮出水面」。
隔天,郡王取消了陳義僧人的身分憑證,並且杖打一百棍,再由靈隱寺遣返回鄉,到在地的官府做僕役;新荷也被杖打八十棍,同樣驅逐回鄉,另外還必須繳納罰金一千貫給郡王府。
陳義被杖刑之後,被長老接回了寺院養病。新荷則在杖刑後回到鄉里,至於一千貫罰金,家中二老要女兒拿出自己的積蓄來賠償。新荷卻回說:「這錢自會有人出。」父親對於女兒與和尚的私情非常生氣,不料新荷卻說:「委屈了這個和尚!其實我是和郡王府的總管錢原私通。他看我有了身孕,怕東窗事發才嫁禍和尚。因為郡王非常寵信那和尚,定會將我們從輕發落。等風頭過後,他就會回來贍養我。錢只管去跟他拿,如果他敢不認帳,我就把事情和盤托出,也還那和尚一個清白!」
誰知總管竟然真的翻臉不認帳。隔天,二老便直接到郡王府前喊冤。郡王傳來了新荷,新荷供認了實情。郡王得知實情後,感到非常懊悔,馬上派遣僕役到靈隱寺去傳喚陳義。然而陳義在早些時候就已經過世了,而這一天碰巧又是端午節。
五月五日的翻然醒悟
陳義過世前,感慨自己從出生、剃度再到獲罪(甚至連最後的過世也逃不過),都在五月五日。頃刻間,他翻然醒悟到:人生就如同被那百年來未曾停息的風不斷吹拂著的微弱燭火。一切的悲苦和歡樂、困窮和通達,終究只是過眼煙雲,終將消散殆盡。於是留下了一首〈辭世頌〉後便過世了:
五月五日午時書,赤口白舌盡消除。五月五日天中節,赤口白舌盡消滅。
他希望那主口舌爭訟的惡神——「赤口白舌」,不再為禍世間。
正當長老要送陳義的遺體去火化時,僕役恰巧趕到,並稟報郡王,還一併呈上那首〈辭世頌〉。郡王十分震驚,便和夫人趕到現場,主持儀式。此時,似見陳義現身於熊熊大火中,向郡王一行人與僧眾合掌致意,說:「感謝各位的厚愛與照顧!我原是五百尊羅漢中的常歡喜尊者,今生是來還前世的債,從今往後,我就跳脫六道輪迴,不再進入人世了,請各珍重!」
這篇涉及端午佳節的故事出自《京本通俗小說.菩薩蠻》,可能是宋元時期所遺留的話本。到了明代,又被馮夢龍收錄進《警世通言.陳可常端陽仙化》裡。
林佑澤 博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