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折衝樽俎」這句成語出自《晏子春秋.內篇》,是指在酒宴中,巧妙地運用智慧斡旋退敵,未使用武力卻能獲得勝利。
折衝,原意是迫使敵人衝城的戰車折返,引申為擊退敵人取得勝利,後來用在國際的外交談判、交涉。樽,ㄗㄨㄣ,盛酒的器具。俎,ㄗㄨˇ,古代祭祀時盛裝祭品的禮器。
這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,當時強大的晉國想要謀取齊國,晉平公派遣范昭出使齊國,探訪齊國形勢。齊景公依禮設宴款待。席間,范昭藉酒酣耳熱之際,突然向齊景公請求,希望能用齊景公的酒杯喝酒,齊景公勉予同意,並吩咐左右倒酒給范昭,范昭隨即一飲而盡;此時,齊國大夫晏嬰(晏子)立即下令左右,將范昭喝過的酒杯換掉,重新擺置酒器,以突顯尊卑有別的君臣界線是不能逾矩的。范昭佯裝喝醉,起身對樂官說:請彈奏成周樂曲(只為君主演奏的樂曲),我為你們跳舞。樂官回答范昭說:我愚魯,沒學過這首樂曲。范昭見計策連失,只好倖然快步離開宴席。
齊景公擔心地對晏子說:晉是大國啊!他們派使者來我國觀察,而你卻激怒了使者,接下來該怎麼辦才好啊?
晏子回答說:范昭並非粗鄙不知禮節的人,他失分際的做法,只是想試探我君臣治理國家的反應,所以我斷然地阻絕他的不懷好意。
齊景公對樂師說:你為什麼不為客人伴奏成周樂曲呢?
樂師回答說:成周之樂是天子專用的樂曲,彈奏這樂曲,必須是國君才能隨樂起舞,范昭不過是個人臣,卻想違背禮節跳天子的樂曲,我怎能答應他呢?
最後,范昭回到晉國,向晉平公稟報:目前還不能攻打齊國,因為當我試探他們的國君時,被晏子識破阻止,我故意侵犯禮儀時,樂師也知道我的企圖而拒絕。范朝認為有賢臣在輔佐齊景公,如果冒然攻打齊國是沒有絕對智勝的把握,於是,晉平公打消攻佔齊國的想法。孔子聽到這件事後,對於晏子及樂師能在觥(ㄍㄨㄥ)籌交錯的酒席中,不出樽俎之間,折衝卻敵於千里之外,讚譽有加。
我們都知道,人類自有歷史記錄以來,除了天災以外,造成傷亡最多的事故,莫過於戰爭。所以世界各國為了避免戰禍輕啟、生靈塗炭,通常都會以外交調解方式,作為排除彼此紛爭的優先選項,現代的外交調解,不也就是兩千多年前的「折衝樽俎」?而晏嬰的機智反應,將臨危的戰禍消弭於無形之中,這與《孫子兵法》所說「不戰而屈人之兵」都有異曲同工之妙。或許從未經歷戰爭摧折的我們,更應用心地體會如何運用「折衝樽俎」的方法,來避免可能的戰禍發生。
- 「折衝樽俎」是指在酒宴中,運用智慧策略取得勝利。
- 世界各國經常以「折衝樽俎」的外交方式,化解彼此的衝突紛爭。
- 任何的矛盾,或許都能運用「折衝樽俎」的辦法來避免。
bub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