貪、瞋、癡是人心的根本病毒(佛家所謂三毒,加上慢、疑則稱為五毒),而對治五毒的根本力量則是人心內在的根本自信(即無條件自信,如肯認:我雖一無所有,依然頂天立地),此則不妨稱為人心的根本抗體。
這兩個概念如果轉用「氣」的概念來表示,即「和氣」(祥和的能量,即正能量)與「戾氣」(暴戾的能量,即負能量)。或用孟子與文天祥〈正氣歌〉的說法,則是「正氣」與「邪氣」(文天祥列出七項,如惡氣、穢氣等,不妨總名曰邪氣)。
針對貪瞋癡慢疑這人心的根本病毒,當然要運用自信這根本抗體去消解,於是我想起以前曾經設想過能否找到貪瞋癡慢疑的一一相反詞,好構成一正一反的兩組概念,以有助於心性修養的時時警惕,於是找到了「愛和覺謙信」這五個字。
「貪」的相反就是愛,因為貪是要、還要,而愛則是給、再給。這無限貪求、自利的心病,當然要轉為無限付出、利他的正念才是。
「瞋」的相反就是和,因為瞋是生氣、惱怒、動情緒,而和則是心平氣和,不為所動。《大學》説:「身(自我義)有所憤懥則不得其正,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,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,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。」也就是這時最容易被病毒感染,所以要提升免疫力就一定要維持心氣平和。
「癡」的相反就是覺,因為癡者迷也,即認假作真,執迷不悟;所以它的相反當然就是覺悟。這可説是提升自體免疫能力的關鍵工夫所在,無論儒家說的識仁、致良知、求放心,還是道家説的無為、心齋、坐忘,還是佛家說的放下、頓悟、明心見性,核心本質都是一個覺字。
「慢」的相反就是謙,這很清楚:傲慢心態(包括自以為是、排斥歧視他人)的翻轉當然就是謙虛、謙遜(包括對他人的接納、寬容、尊重、平等相待)。
「疑」的相反就是信,這就更明白了!這可說是人生態度的根本點明:你對人性(是善還是惡)、人生(是有希望的還是沒希望的)是持怎樣的看法(即所謂人生觀)?將決定你的整個人生過得好還是不好。
總地來看:貪瞋癡慢疑這一組表示負面心態負面能量與生命存在的負面狀態,其核心關鍵在一個「癡」字,其開頭在貪(外求),貪求而不得即起瞋,貪求而得則凝為癡(執著),人順此虚妄執著以待人則顯慢(要誇耀此執以支撐虛妄自我也),最終乃凝成人生的根本態度:疑(實即根本的自我懷疑、自我否定)。總之,這就是人生如何由真變假,淪入地獄的扼要描述。
而反過來,「愛、和、覺、謙、信」這一組則是人生走向真實化亦即自我實現的扼要提點。其核心要義也是中間的「覺」之一字。
而當人心明覺,即是仁者,即當下啟動待人的根本態度:「愛」,故曰「仁者愛人」。而經由愛,自我生命即自然通到他人生命而與之相連為一體,即「和」(和諧、和睦、和平),亦自然心氣平和,與人無忤。而由此明覺之心,必落實為生命存在之樸實、人我關係之「謙遜」,終實現為一真誠厚實的生命,即「信」也。
原來人生是真是假,是實是虛,是平和是浮躁,是自信而謙遜還是心虛而自大,全在此心一念之間的明覺還是迷執啊!
所以應當時時持此愛和覺謙信的口訣以自我期勉,也時時無忘貪瞋癡慢疑這五毒以自我警惕也。
曾昭旭 教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