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我國特有的狐狸仙傳奇故事
本文改寫自《聊齋誌異》;講一個半人半狐的女子青梅,身分低下卻有情有義,雖然經過了曲曲折折,最後終於獲得美滿生活的動人故事。
有個程生,某天外出歸來,從衣帶間竟然走出了一位美麗的女子。他當下懷疑是女鬼,然而女子卻毫不避諱正經八百地回答她是狐狸仙。程生聽了以後,微笑著地看著女子說我連鬼都不怕了,何況是狐狸?便與她同枕共眠。
兩年後,狐女生下女兒青梅,並懇求程生不要娶妻,她願意繼續為他生兒子,程生也允諾不娶。然而世俗的眼光總是殘酷的,程生在不斷遭受親友的譏諷下,還是另娶了王氏。狐女得知後氣憤難平,狠心拋下女兒頭也不回的走了。
命運自己會寫腳本
青梅長大後容貌秀美,卻命途坎坷。程生病逝後繼母王氏再嫁,孤苦無依的青梅只能寄人籬下依靠堂叔,而堂叔唯利是圖,竟想把青梅賣掉。恰巧有一位等候吏部選授官職的王進士,花了重金買下青梅,讓她侍候十四歲的女兒阿喜。阿喜容貌冠絕當代,善待青梅,雖是主僕關係,兩人情同姊妹。
城裡有位貧寒的張生,由於家境窮困租宿王進士的房屋。青梅某天到張生家去,發現他事親至孝,自己坐在屋外吃著糠粥而讓母親在屋內享用燉豬蹄;又抱起臥病在床的父親小解,衣裳遭尿液弄髒還快速遮掩尿跡唯恐父親得知心裡難過,青梅看在眼裡非常欣賞他的品德。
青梅回家後與阿喜訴說目睹的情景,並認定他就是如意郎君的典型,希望阿喜出嫁。阿喜貴為小姐,自然多有顧慮,一來擔心父親嫌棄張生太窮不會答應,二來也怕終身受窮被人恥笑,始終遲疑。此時青梅出策,只要小姐決斷,她就私下拜託張生上門求親,阿喜也答應聽其安排。
翌日,青梅前往張家,張母聽後大為驚喜卻不敢高攀,又在青梅一番勸說下,鼓起勇氣委託賣花的侯氏前去說媒。王夫人聽說是貧困的張家前來提親覺得可笑極了,王進士也恥笑一番,立即將阿喜喚出,想羞辱媒人讓其知難而退。不料沒等阿喜回復,青梅搶先答話,盛讚張生人品之好,斷言兩人將來一定會大富大貴。王夫人轉頭詢問阿喜,這是百年大事,若願意未來吃糠咽菜,就替你應了這門親事。阿喜頭低許久,羞怯回答:「貧富都是命定,假如命好,就窮不了幾天;假如命薄,也無法保證終生富貴。婚姻大事,任憑父母做主。」
王進士一看情形頓感不妙,原本請阿喜來商量僅為是為了取笑對方,聽了阿喜之言怒火中燒。不耐煩地再次詢問,真想嫁給張生﹖阿喜既害羞又不敢違逆父親,所以沒有回答,三問,還是不答。王進士怒不可遏,斥責女兒不長進,竟然想當乞丐婆子。阿喜漲紅著臉,含淚離去,媒婆也只好逃之夭夭。
青梅見小姐提親不成,便想為自己打算。她故意選在夜裡私會張生且訴說來意,未料正在苦讀的張生雖也傾心青梅,卻態度嚴肅地想趕她離開。青梅真誠訴說自己是良家之女,因愛慕張生賢德,所以願意以身相托。張生認為與良家之女在黑夜私會,絕非賢德之舉,倘若婚事不成,兩人名節盡毀,遂斷然拒絕。青梅便試探張生心意,張生立即表明對青梅的喜愛,然而張生也提出二人之間的三個阻礙,第一青梅身為奴僕婚事無法自己作主,第二擔憂父母嫌棄青梅身分不肯同意,第三青梅身價很高無力為其贖身,為免瓜田李下,催促青梅快快離開。不過兩人情投意意合,允諾一起克服困難,謀求幸福。
青梅歸來,跪著將前夜之事據實告訴阿喜。阿喜也讚歎張生「不肯苟合,是禮;不違逆父母,是孝;不輕易許諾,是信」,有此三德,一定會得到上天庇佑,遠離貧窮。在青梅表明假使無法嫁給張生就一死了之的決心後,阿喜決定幫她完成心願。有了阿喜首肯,難題已解決一半,青梅更有自信追求愛情了,連忙告知張生這個喜訊。張母這端也自然欣喜萬分,當下唯一的隱憂是張生沒錢下聘,青梅自己也無力贖身,二人好生煩惱。
數日之後,青梅找阿喜商議解決之道,善良的阿喜願意成全好事,便拿出私房錢傾囊相助。張母大喜,經多方借貸,籌錢若干,等待時機提親。恰巧王進士奉命改派他縣,阿喜見機不可失,便假意對母親表示青梅年紀已大,不太適合當丫鬟,不如藉此將她打發走人。王夫人本來就擔憂一向機靈的青梅,會引誘阿喜做敗德之事,早想把青梅嫁出去,礙於擔心阿喜不樂意,現在正中下懷,也極力促成。
翌日,有個傭人故意透漏張家希望迎娶青梅的訊息,王進士一聽,喜上眉梢算計著說,張生果然只配娶個丫頭!不過若將青梅賣給大戶人家做妾,應該可以獲取高價!阿喜連忙上前制止,表示不捨侍候她多年的青梅賣給人家為妾。王進士心疼女兒,便傳話給張家,就按原來的身價簽了贖身契,把青梅嫁給了張生。青梅出嫁後孝敬公婆,婉意順從,夫唱婦隨,吃糠咽菜不以為苦,家人和樂歡喜。青梅又以刺繡為業,工藝精湛,眾人爭先搶購,逐漸改善家計。更鼓勵張生全心讀書,求取功名。
青梅覓得良緣,小姐反而落難
王進士即將移任,青梅前去與阿喜道別。阿喜見了青梅,羨慕她有如意歸宿,連她都自嘆不如。青梅正色說「我的幸福是您賞賜的,我沒齒難忘」。二人淚別。
王進士到職後不到半年,遭人誣陷而降職,夫人憂傷病逝,靈柩只能停放在寺院裡。又過了兩年,王進士復因行賄被免職,連帶罰交贖金數以萬計,窮得不能自給,僕從四散而逃。屋漏偏逢連夜雨,此時瘟疫大作,王進士不幸染病身亡,只剩下一個老媽子跟著阿喜,悲慘落魄。不久老媽子也被盜賊殺害,阿喜愈發孤苦伶仃。鄰家有個老太太來勸阿喜出嫁,阿喜發願:「誰能為我安葬雙親,我就嫁他」。老太太半月後回覆消息,窮人不能為妳安葬雙親,富人又嫌妳家道中落,雖極力奔走仍難以成事。不過有位李郎想找偏房,憑妳姿色,一定願意幫妳厚葬雙親。阿喜大哭,怎麼說自己也是官宦人家女兒,怎可給人當妾!老太太沒有再說,悻然離去,仍偶而前來關心。阿喜挨餓受凍,苟延殘喘,等待有人出錢安葬雙親。
過了半年,日子更加艱難,阿喜一度想要尋死,又牽掛雙親屍骨無法安葬,萬念俱灰。老太太再次勸其嫁給李郎,阿喜雖百般不願卻也不再掙扎,哭著答應。李郎暗中偷看阿喜,甚是喜歡,立即出錢將阿喜雙親入葬。事後用車把阿喜接走,讓她參見正室。正室一向兇悍善妒,李郎一開始欺瞞阿喜只是買的丫頭,然而紙包不住火,得知真相後暴跳如雷,用木棒趕走阿喜,不讓她進門。阿喜披頭散髮流落街頭,淚流滿面,進退無路,困頓艱難。
正巧有個老尼路過,憐憫阿喜處境便邀其與自己同住,阿喜欣然與老尼入庵。阿喜至此已看破紅塵,請求削髮為尼。老尼不肯,安慰她說:「我看小姐不是久沒風塵之人,庵中粗茶淡飯,勉強可以度日,你姑且寄身於此,時運一到,自當離開」。阿喜也就逆來順受,安心住下。阿喜的美貌,還是引來許多無賴子弟敲門調戲,連老尼都無力制止。老尼前去央求吏部某公張貼告示嚴加禁止,無賴少年稍有收斂。後來又有人半夜在尼庵牆壁打洞偷窺,老尼大聲喝斥,來人這才離去。於是老尼又上告到吏部,捉住首惡分子,送到州衙加以責打,這才逐漸太平無事。幾經折騰,阿喜心力交瘁。
翌年有一位貴公子經過尼庵,看到阿喜為之驚歎絕倒,強求老尼傳達情意,甚至想用厚禮賄賂老尼。老尼委婉推辭說:「她是官宦人家後代,不甘心做妾。公子先回去,稍後給您答覆。」當夜阿喜的父親託夢,自責沒能照料女兒,悔恨無限,卻語帶玄機告訴女兒馬上就會有轉機。
從前的主僕異地重逢
天亮以後,老尼望見阿喜,吃驚地說:「你氣色紅潤,濁氣全消,福氣將至呀!」
第二天清晨,傾盆暴雨,忽然有人敲門,人聲嘈雜。老尼冒雨應門,看見門前停放著豪華轎子,幾個女僕扶著一位麗人走出,僕從都很氣派。老尼吃驚地問來人是誰,回答說是司理官人家眷,到此避雨。她們進屋見到阿喜,為其容貌感到驚艷,便告知夫人此事。夫人見到阿喜,大為驚駭,久久不能出聲,阿喜也把夫人端詳打量,認出竟是青梅。兩人抱頭痛哭。
兜兜轉轉,姻緣都是前定……
青梅說著這幾年來發生的事情。原來張生連續考中了舉人、進士,不久前才被任命為司理,於是派人回來迎接家眷團聚。阿喜感歎兩人遭遇,簡直天壤之別。青梅笑說這是上天安排,一切都是命定,於是拿出珠冠錦衣,催促阿喜換裝與其同行回府。阿喜猶豫再三,擔心與青梅同居名義不順,青梅感恩道「我們本是主僕,早有固定名分。何況張郎也非不義之人,自然不必擔憂!」二人一起告謝老尼而去。
抵達任所後,阿喜跪謝自言無臉見人,張母笑容滿面安慰一番,此後便商量選擇吉日,與張生舉行婚禮。阿喜推辭倘若顧念往日的情誼,只要一間可以放下蒲團的草房,就心滿意足,不敢有其他想法。青梅笑而不答,因為在古老的傳統中國社會裡,阿喜就是青梅服侍的小姐,青梅不會因為身分地位的改變而忘卻當日小姐對她的情與義,不會違背當時社會的主僕禮教,更不能取代她的正妻身分。結婚那天,阿喜左右為難,再三推託。一會兒聽見鼓樂大作,阿喜也由眾多女僕穿上禮服,被攙扶出來。阿喜見張生穿著朝服向她下拜,英氣勃發,不由自主地盈盈下拜。隨後,青梅把阿喜推入洞房,此後青梅侍奉阿喜仍與過去一般恭敬,不敢懈怠,而阿喜則始終慚愧不安,對待青梅情如姊妹。於是張母便讓兩人互稱夫人。三年後,張生升官進京,特意繞道路過尼庵,贈給老尼五百兩銀子,老尼不收。張生堅持要給,老尼便收了二百兩,用來修建觀音大士廟,並為王夫人樹碑誌謝。張生官至侍郎,二人都受封為夫人,程夫人青梅生了二子一女,王夫人阿喜生了四子一女,一家和樂。
商瑈 博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