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句成語形容一個人在某個環境中因為聽久了、看多了,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。濡,音ㄖㄨˊ,浸溼,整句是說耳目長期受到的影響。
唐代韓愈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(ㄐㄧㄝˊ)銘〉中寫到:……不離典訓之內。耳擩(ㄖㄨˋ)目染,不學以能……。
後人於是引用「耳擩目染」來提醒每個人要注意環境的重要性。「耳擩目染」的「擩」與「濡」同義,今多作「濡」。
在經過孟母費心地找尋後,孟母最後把新家選在學校旁。學校每天傳來的讀書聲音,讓年幼的孟子非常羨慕那些在學校裡讀書的小朋友,於是他跑去跟母親說:我也要讀書。
所以孟母將孟子送進學堂,讓他開始跟著老師學習,並和同學一起讀書、寫字……,最終,他成為了偉大的思想、教育家,並影響後世千千萬萬的人。這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「孟母三遷」故事,這故事說明了周遭環境和經常相處的人,在耳濡目染後,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多麼的巨大。
靜觀今日,大至國際變化、社會現象,小至家庭教育、個人學養,不都是因為「耳濡目染」的影響,而形鑄成世間或個人現有的一切形色、狀態。
這就是為什麼要大聲疾呼、振興好的傳統、文化,因為「改變」就在潛移默化之間,而這些改變都關乎每個時代的興敗,也對於個人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。
我們希望藉由古今聖賢的智慧,透過這句古為今用的成語,重新薰染每一個人,在這紛亂失序的時代裡,讓我們能擇善固執的多向思考,進而少走冤枉路、並使自己更好。
耳濡目染的「改變」是在潛移默化之間,而這些改變的積累,都關乎每個時代的興敗,也對於個人的一生有著絕對的影響。
西方哲人曾說:現在沉淪的東西之中,很多將來會被復興;現在榮耀的東西之中,很多將會沉淪。
- 父母的一言一行,對孩子都有耳濡目染、潛移默化的作用。
-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,都會讓我們耳濡目染、不知不覺地深受影響。
- 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;我們都應注意避免在耳濡目染後、作出錯誤的選擇。